第35章 新法(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张羽不再多言,他早有准备。·k+u!a.i·k·a.n!x!s¢w?.¨c,o·m¢从怀中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帛图,在盐场旁一处避风的礁石上铺开。糜竺、陈盐官、赵云等人立刻围拢过来。
图上线条清晰,标注详细,规划出了一片全新的格局。
“诸位请看,”张羽指着图纸,声音沉稳有力,“此乃改良盐法,可彻底摒弃煮盐之苦,利用天时地利,坐收海盐之利!”
随后他便详细讲解起来。
首先选择地势平缓、涨落潮明显的滩涂区域。第一步修筑坚固海堤,将大片滩涂与大海隔开,形成大池。
涨潮时,开启纳潮闸门,引入海水入大池。闸门处设滤网,阻挡鱼虾杂物。海水在大池中初步沉淀泥沙。
大池底部略高于海平面。沉淀后的海水,通过控制闸门,引入地势稍低中池。中池面积广阔,被纵横的土埂分割成许多整齐的浅池格。海水在此依靠日光和风力自然蒸发,浓度逐渐提高。通过在不同池格间导引卤水,实现梯级蒸发浓缩。
当卤水在中池蒸发浓缩至接近饱和时,再将其引入地势最低、池底最平整小池。在小池中,饱和卤水继续蒸发,雪白的盐晶便析出沉淀于池底!待盐层达到一定厚度,便可人工收盐。
设立专门的排淡沟渠,将蒸发过程中浓度过低的苦卤排出,避免影响结晶。
张羽手指在整张图纸上划过,又道“此法关键,在于堤坝坚固、闸门可控、池底平整防渗漏。”
张羽又强调道:“堤坝可用条石、大块石料垒砌,缝隙用烧制的三合土填塞夯实。池底需反复碾压平整,条件允许可尝试铺一层烧制的陶片或石板防渗,若暂时不能,以黏土反复夯实亦可。!搜+嗖_暁`说¢网_ ¢毋,错^内-容¢闸门需用耐腐蚀硬木,关键部位可包铁皮。此皆如今现有之材,工艺皆可达到。!”
张羽环视众人震惊的脸,又将三池法优势总结:“此法,无需日夜添柴烧火,省下万束薪柴!盐户无需忍受烟熏火燎之苦,刑徒亦无需砍伐搬运重负!只需在纳潮、引卤、收盐时劳作即可,省下大量人力!更关键者,此法可大规模铺开!现有滩涂,若依此改造,层层分级,充分利用日光风力,产量何止翻倍?十倍亦有可能!”
张羽的讲解清晰透彻,结合图纸,一幅利用自然之力、高效产盐的宏大图景展现在众人眼前。糜竺听得目瞪口呆,他精通商贸,对生产也有了解,深知此法若成,将彻底颠覆延续数百年的煮盐旧制!陈盐官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浸淫盐务多年,一听便知此法精妙绝伦,可行性极高!这简首是天降的盐法奇术!
“妙!妙啊!军师真乃神人也!”陈盐官忍不住击节赞叹,“此法若成,我徐州盐产将冠绝天下!盐户刑徒之苦,亦可大大缓解!”
他兴奋之余,脸上又浮现出专业性的忧虑,“只是……军师此法,仰赖天时甚重。日头曝晒、风力吹拂,乃成盐之根本。若遇连绵阴雨,卤水难以浓制,结盐更无从谈起,产盐必大受影响。此乃‘靠天吃饭’之隐忧。且东海之地,夏秋多飓风,风暴潮起,恐毁堤淹田,前功尽弃!此二患,不知军师可有良策应对?”
陈盐官的问题首指新盐法的核心软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微~趣.晓^税, ¢已.发,布~罪*欣/璋`結~糜竺也从最初的震撼中冷静下来,点头道:“陈盐官所言甚是。天时不测,乃人力难及。煮盐虽苦,然灶火不息,日夜皆可成盐,风雨无阻。此法虽省人力柴薪,却受制于天,恐产量不稳,难以全盘替代啊。”
面对质疑,张羽神色不变,显然早己深思熟虑。他从容回应,提出了解决方案:“二位所虑,切中要害。然事在人为,天时虽难测,亦可因势利导,预作绸缪。”
张羽指着图纸上的蒸发区,“旧法煮盐,卤水随制随用,存量有限。新法则不同,需在适宜天气,大量制取高浓卤水,储存在深池之中。此深池需选址稍高,池壁、池底需加倍夯实防渗漏,甚至可尝试涂抹一层石灰混合黏土防渗。在晴好天气,全力制取海水,制取远超日常所需的卤水,储备于深池。 一旦阴雨来临,便可关闭纳潮闸门,停止引入海水,依靠储备之高浓卤水,轮换注入小池继续结盐。虽效率略降,但可维持生产不断。”
“再者将盐田划分为若干独立区域。遭遇阴雨时,优先保障核心结盐区卤水供应,非核心区可暂时闲置。集中力量,确保核心区域在储备卤水耗尽前持续产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恩人是刘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