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章 坦言(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他急忙接口,语气变得“客观”起来:“子扬兄所言甚是!此正是羽思虑不周之处。世事难料,人心难测。羽对张扬之判断,亦只是依据传闻与常理推测,未必全然准确。或许,张扬就是故意纵兵劫掠,若我示弱,他便得寸进尺。若我强硬,他亦可推说不知。”
他顺着刘晔的思路,将计划的定位悄然改变:“故而,羽请遣使携带责问文书,其意有二:其一,自然是表明我徐州对此事之严正立场,要求其惩治凶手,赔偿损失,此乃堂堂正正之理!其二,亦如子扬兄所言,正是一个‘钓饵’,一个试探!看张扬及其麾下对此作何反应,这非我所能完全掌控,只能看天意如何演变,看张扬此人及其部属究竟是何等货色!”
刘晔紧接着补充,进一步削弱此计的“阴谋”色彩:“主公,谋划之道,半在人谋,半天意。岂能事事尽在掌握?《春秋》有载,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对其弟共叔段,亦是‘姑待之’,‘多行不义必自毙’,看似纵容,实则是待其罪恶昭彰、自取灭亡之机。今日之事,非我徐州主动挑衅,实乃河内之兵先杀我官民。我遣使责问,乃天经地义。若张扬能妥善,则此事可了。若其不能约束部属,甚至因其无能而致内部生变,则我军后续任何行动,皆为‘吊民伐罪’、‘讨还血债’之举,天下谁人敢指摘我徐州恃强凌弱?此乃顺势而为,立于不败之地也!”
刘晔引经据典,将张羽的计策巧妙地包装成了“后发制人”、“等待时机”、“师出有名”的策略,大大淡化了其主动诱导内乱的意味,更强调了徐州是被迫反击的受害者立场。
刘备紧锁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刘晔和张羽的话,尤其是“郑伯克段”的类比,触动了他。
他并非迂腐之人,深知乱世之中,纯粹的仁义无法立足。
张羽最初的计划,显得有些“主动设局”,而刘晔重新阐释后的版本,则更像是“严正声明,静观其变,后发制人”,这更符合他内心的尺度。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但气氛己不像之前那般凝重。刘备的手指依然在桌面轻敲,显然在做最后的权衡。
张羽和刘晔知道,该说的都己说完,剩下的只能由刘备决断。二人屏息凝神,等待着。
良久,刘备长长地、似乎带着无尽思虑地叹了口气,缓缓开口:“既如此……便依子扬与子平后议。先遣一得力使者,持书先至河内见张杨,至于后续……”
刘备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且看张杨如何回复,若其冥顽不灵,或再生事端,到时随机应变。”
“主公英明!”刘晔与张羽同时起身,深深一揖,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翌日清晨,郯城东门,晨曦微露。张羽、刘晔一身戎装,张飞早己披挂整齐,率领数百精锐亲兵等候在侧。刘备亲自率糜竺、简雍、田豫等人前来送行。
“子平、子扬,翼德,此去豫州,关乎根本,务必速战速决,安定地方!”
刘备殷殷嘱托,目光扫过三人,“颍川之事,相机而动,若事有可为,便为。若阻力过大,亦不必强求,稳扎汝南即可。”
“主公放心!羽(晔)定不负所托!”张羽、刘晔肃然领命。
“大哥放心!有俺老张在,保管把那帮黄巾蟊贼杀个片甲不留!”张飞拍着胸脯,声若洪钟。
张羽翻身上马,忽然想起一事,勒住缰绳,对刘备道:“主公,还有一事,羽心有所虑,临行之前,需禀明主公。”
“子平请讲。”刘备示意。
“据近日各方消息。”
张羽压低了些声音,“豫章郡恐生变故。原豫章太守诸葛玄,乃袁术、刘表先后所表。然近日听闻,朝廷新授朱儁之子朱皓为豫章太守。一郡不容二主,双方为争豫章,必起冲突。战火一旦燃起,豫章毗邻我庐江郡,恐有波及之险,流民、溃兵亦可能扰我边境。”
刘备闻言,神色立刻凝重起来:“竟有此事?豫章若乱,确非江东之福,亦可能波及庐江安稳。”
张羽继续道:“羽以为,我新定淮南,不宜卷入豫章之争。然为保境安民,可先行斡旋。主公当速去一书与子龙,令其以我徐州名义会同刘繇,为两家说和,晓以利害,消弭战火于未燃。若能成,则江东少一场兵灾,我庐江亦得安稳。”
刘备听罢,深以为然,连连点头:“子平思虑周全!此策甚善!吾即刻手书一封,遣快马飞报子龙,令其依计行事!”
“主公英明!”
张羽在马上拱手。他心中暗叹,丞相大人啊,你与主公尚未见面,这己经是帮了你第二次了。
诸葛玄是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叔父,若能避免其在豫章太守之争中败亡或颠沛流离,对诸葛亮兄弟的成长环境多少是个保障。
至于未来卧龙出山何处,那便是后话了。心中这件牵挂的大事终于安排妥当,张羽再无挂碍。
“主公保重!诸位保重!驾!”张羽一抱拳,与刘晔、张飞一同拨转马头。蹄声雷动,数百骑卷起烟尘,向着西南方向的汝南,疾驰而去。
一路无话,张羽一行快马加鞭,不日便抵达汝南郡治所——平舆城。
不想错过《三国:恩人是刘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