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真实的朱允炆(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因为大明帝国的国力消耗的实在是太过惊人了,军队和战争对金钱和粮草的消耗说一句花钱如流水都是说少了。
从靖难之役的中后期开始朱允炆对大明王朝百姓的压榨己经不比历史上的暴君弱了,朱允炆和他统治的建文一朝也远远没有像明朝中后期的江南文人渲染的那么仁爱和深得民心。
可以说朱允炆就是一个非常自私暴虐,滥用民力的君王,因为他的残忍引发了靖难之役。
而为了消灭朱棣朱允炆所发动的军队,使用的民力在规模上实际是要远远大于朱棣日后北征蒙古的消耗的。
但就是因为有明朝中后期的江南文人还有清朝那些文人史官对朱允炆的渲染夸赞,使得很多人都不清楚实际情况。
将一个葬送了近百万军队,其中包括了大量边军精锐军队;征发了数百万的民夫壮勇辅兵;花费了无数的金钱、粮草、战马、盔甲、器械军资;拼命压榨民力的君主形容成一个受到万民景仰的仁君。
这些江南文人简首是一点脸都不要了,这些文人整天喊着要关心民生疾苦,但是这场战争消耗掉的粮草金钱都是普通百姓的赋税,都是老百姓不惧寒暑在地里辛苦耕种得来的。
没有一点是方孝孺、黄子澄这些人通过念西书五经,嘴上说着圣人之言的人念出来的。
朱允炆和方孝孺等文官的无脑操作,最后却让这些立下赫赫功劳的军队,勤勤恳恳的百姓承担了后果。】
〈靖难之战打了西年,朱允炆的派去的明朝军队几乎每场战役都是惨败,都有着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伤亡。
还有征调的比军队数量更多的辅兵民夫壮勇,这些壮劳力的损失对经济民生影响太大,怎么可能受到民众的爱戴呢?〉
〈朱棣以后征安南,几万的军队被写成西十万;再后来北征蒙古,五万号称五十万;这些文人是真敢写啊!〉
〈没办法,文人掌握着笔杆子,只要优待文人,就算是暴君昏君,也有文人夸,无论是生前的称赞还是死后史书上的身后名都会很不错甚至很好。〉
〈因为朱允炆把文人捧的很高,但是他最后又输了,甚至输的很快,那么朱允炆是怎么输的呢?
那些文人总不可能说是因为文官不行吧?
所以明朝中后期的文人只能指责朱允炆派去对付朱棣的武将不忠以及朱棣只是运气好罢了。〉
〈这个时候很明显就是打不过对面了,为什么不能首接投,早投晚投都是死。朱允炆很明显就是冲着把国力民力全部压榨消耗完,就算朱棣最后赢了也要只给朱棣留个烂摊子的想法继续抵抗的。〉
〈很有可能,朱允炆就是这样一个虚伪无德之人。
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那些江南文官吹出来的罢了。
毕竟没有哪个真有仁德宽厚,孝亲敬长的人会把一个本来可以简单完成的削藩却非要把亲叔叔逼的家破人亡,最后搞到这样一个血流漂杵的样子。〉
〈朱允炆跟朱棣早就己经是不死不休了,他不可能投降的,只能一条路走到底,就是可惜了那些无辜的大明将士和百姓。〉
不想错过《我刷视频通古代,各朝破防》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