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农村工作(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吴明远摇摇头:“主席知道,我老家是山东的,妻子是上海人,过来的时候,她和儿子、儿媳替我回老家给老人拜年,本来说好初七回来的,结果......”
“那,山东现在不是解放了吗,老人家现在应该还健在吧。”
“不知道,我的父母也是因为工作调动才去的山东,他们的老家各有各的地方,当年的工厂工人来自五湖四海,户口跟着工作走,至于他们的祖籍,还是不要多追究了,毕竟时代变了,将来他们能不能走到一起都不一定,我们把自己认为是一条平行线,不在这个时代寻找血缘关系。”
吴明远简单解释了一下,这是全体海南人的共识,相隔80年,整整几代人,再去追根溯源意义不大,也容易造成困扰,不如就这样各自安好吧,即使这个时代再出一个同样名字的人,也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了,反正全国人口基数大,两个长得像的人一点也不奇怪。
主席明白他的心情,也理解了他为什么一心扑在工作上,主动要求去做最艰苦的农村工作,这是很了不起的,哪怕是在革命年代,能潜下心来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也不是大多数,谁也不知道,正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撑起了华夏革命的底子,贡献出占据军队人数绝大多数的兵源,为革命牺牲的比例更是远远超过了其他阶层,然而革命成功以后呢?
农民分到了土地只是第一步,用政策引导他们生产,用科技教导他们增产,用统购带领他们增收,才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都说小农意识,农民阶级没有先进性,问题在于,他们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多数,不解决好农村问题,一个是粮食安全得不到保证,二一个就是国家并不能真正地跨入社会主义。
新的土改政策,是从山东开始的,同时边区政府颁布了新的《土地法》大纲,这部法律从根本上确立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使用权,请注意,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在土改中,农民与政府签订的是承包合同,而不是地契,这么做的目地也很明确,如果农民拿到了所有权,就成为新的地主,整个农村也会违背国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的道路,在工业化没有开展起来之前,全国最大的产业是什么?
农业。
如果整个农业私有化,那么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性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个原则,以生产大队为单位,把农民组织起来,可以干更多的事情,解决私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水利工程,对于农田来说,灌溉用水是生产的保障,为了一个水资源发生械斗的情况,哪怕到了21世纪也依然存在,这个时候党组织的协调作用就出来了,除此以外,科学种植、良种培育、化肥利用等方面,生产大队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农村处于一个集体经济的状态,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但是分配制度上的灵活,又让农民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是目前中央综合种种经验得到的结果,在山东、东北推行后,普遍反应良好,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农民是最容易组织起来的,往前往后都不会再有了。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