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开国大典(十一)(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延安东关机场,两条主跑道两侧整齐排列着各种飞机,从歼一到强一,从运一到新下线的运二,来自于后世的不多,最显眼的莫过于一架“轰6”。
“空中方案是这样的,“轰6”打头,4架“歼11bh”组成菱形编队,喷7色彩烟,第2组由24架歼一组成,斜四边形编队,第3组由24架强一组成,第4组由24架运一、运二组成,最后一组由是36架直升机的大型编队,这4组是飞行编队的重中之重,编队与之间相距2分钟,各机之间相距30米,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这些飞机上进行了部分改装,加装了一些信号探测装置,当然这只是辅助功能,具体执飞的时候,需要飞行员精湛的技术,特别是长机,一定控制好速度、节奏、相对距离,地面雷达会对你们的队形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醒你们做出改变,我要说得是,这样的密集编队非常危险,你们训练了很久,就是为了今天,同志们,有信心没有?”
“有!”
海航参谋长郭鹏担任空中编队负责人,所有的战机和飞行员都是从各解放区挑选的尖子,基本上涵盖了各个飞行大队,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他们入选之后集中集到洛阳、西安和东关等机场又进行了简短的集中培训,因为这次要飞密集大编队,从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课程,有人直言:“这比打鬼子还累”。
能不累吗,编队中的飞机之间相隔仅有30米,对于时速6-700的歼一来说就是一眨眼的事,在空中碰一下的结果是什么?
大概率双机同时坠毁,掉飞机也就掉了,只要飞行员能活下来,飞机总是能造出来的,飞行员比飞机精贵,这是在航校里就被灌输的概念,但并不是提倡他们怕死不敢拼命。
他们怕的不是坠毁也不是牺牲,而是在全国人民和那么多的外宾面前,让祖国丢脸。
阅兵式的空中编队,多光荣啊,虽然未必能看到人的脸,但是一想到几十年后,可以指着影像资料瞎得瑟:“瞧见没,最边上那架就是爷爷开的飞机。”
死也瞑目啊。
因此,无论是海航出身的高云翔、武荣浩还是新疆飞行队出身的吕继熙、方子翼,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想办法、出主意,保证编队顺利通过延安中心广场上空,在党中央、全国人民和外宾面前,展现出新华夏空军的风采。
“起飞前,要仔细检验通讯设备和信号装置,它是我们完成任务的保障,在抵达目标上空以前,任何故障都必须排除掉,排除不掉的由替补机加入,每个编队只有两架可供替补,所以我们不能把希望都放到这上头,切实地做好全面检测,保证座机的最佳状态,剩下的就没什么了,发挥出平时的训练水平就行了,毕竟这不是作战,没必要太过紧张,反而会导致动作变形。”
在他们集训期间,军委领导也多次前来视察,与战士们交心,打消他们的顾虑,空军是个新生兵种,国家为了培养飞行员付出很大的代价,更不必说,一架战机能养活一个团的步兵(按歼一的5万块来算),多精贵啊。
高云翔他们的强一编队更是昂贵得海南都觉得有点吃不消,海空军是需要持续、大力烧钱的军种,特别是空军,非战斗损失之高,在后世都有口皆碑,不是没有道理的。
“放心吧参谋长,我们不是第一次执行阅兵任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