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海南1939 > 第553章

第553章(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中科院三亚遥感所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目前接收着国内外20余颗卫星的观测数据,"我们接收的大部分数据是卫星观测其他区域的数据。其中观测海南区域的数据,无法达到实时、全覆盖观测,那么有关部门就无法利用这些数据对污染海面进行及时清污工作。"三亚中科遥感所主任涂云琛说道。

"当然,在19年2月9日这一天,我们站和文昌发射场一样,失去了作用,这些设备已经一年没有开机了,每三个月,我们会进行通电测试,保证他们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由于吴明远上调中央,负责组建国家计委,副省长李海山升任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代行省长职务,将在下次人代会上选举为代省长,再根据组织程序一年后转正,跨越官场中最为关键的省部级。

当然,这一程序完整保留了后世的组织选举过程,也是中央着意观察的,目前的海南,南洋局才是军政一把手,省委省政府成为单纯的行政机构,又有其独有的特殊性。

李海山甚至都没来及履行组织谈话一途,因为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忙得不可开交,只能由南洋局书记于铮匆匆通知他,而两人根本就没见过面,他正在三亚考察卫星项目。

"两弹一星"

这个后世人们尔熟能详的国家项目,又一次浮出水面,其基础工程,甚至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没有正式立项,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一切都将走上正轨,拨款拨物、确定场地、调动人手、成立领导小组等等。

三个项目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对于拥有现代装备的海军而言,最渴望的是其实是恢复卫星发射功能,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来追求寿命和稳定。

涂云琛带他们参观的,就是预计在2019年年底发射升空的"海南一号"遥感卫星。

"这其实是一个系列,我们管他叫"海南星云计划",海南卫星星云建成后,将辅助地面接收站形成全球低纬度地区无缝观测和接收能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具体说说。"

李海山是理科出身,不过对于航天科技了解不多,此时主管这么重要的项目,自然是压力山大,希望了解得更多一些,而不仅仅是通过专家来做判断。

"海南卫星星座共有10颗遥感卫星,为什么是10颗?如果星座内卫星增加到8至10颗,那么就可以进行每天不间断的全覆盖观测,这其中就包括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但这10颗卫星可不是随意搭配的,其中有6颗光学卫星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海南一号"、2颗多光谱卫星,请看这边他们叫做"三亚一号"、2颗雷达卫星在这里,叫做"三沙一号",三种卫星如同一个大家族里的"三兄弟",精诚合作,使得海南卫星星云具备完整的卫星测控、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遥感信息应用服务的能力。"

涂云琛补充道:"三种卫星的区别在于传感器的不同,举个例子,我们要观测海南海域中的一艘船,通过光学卫星观测的数据,能分析出这是一艘船,但船体的具体构成部分则无法获悉,而通过多光谱卫星观测的数据,便能看出船体的具体构造,不过一旦出现云、雨、雾的遮挡,雷达卫星就起了作用,通过组合搭载,海南卫星星座便可以在黑夜、在多云天气等光线不充足的时间段完成观测,还可以借助雷达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收成情况,理论上也可以实现矿产探测功能,支撑我国在海上丝路沿线的投资和经济活动,并服务海洋航运、海洋减灾、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热点问题的解决。"

这么一解释,李海山就明白了,不过他更希望知道的是另一个方面。

"他们可以实现通讯、导航、侦查的功能吗?"

"省长不是第一次问这个问题了,实际上,这一年多以来,我们就在做这方面的改进,利用现有结构,不做大的调整,更换或是修改其主要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地面测试的结果,利用3-5颗多功能卫星,可以在南海海域达到基本的以上要求,当然它本身不是军用标准,所以使用时限上会有区别,大概在5年左右,运气好能多撑几年。"

低成本卫星的寿命本来就不高,利用快发迅速补网,是这类商业卫星的特点,眼下没有可用的,也只能先将就了,哪怕是低成本的商业卫星,也不是海南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说到底,他们只是组装,原件都是全国供应,即使有一些备件数量也不可能太多。

李海山了解了情况,心里也有了底,"两弹一星"的弹和星缺一不可,科研人员在改进、在分解、在试图复制、在进行新的研发,不需要他去催促,他是在来稳定军心的,与所有人一起收听了开国大典的现代报道,分享他们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

"很好,国家已经决定,上马"两弹一星"工程,是正式上马,我们要给出时间表,年底之前完成首发,时间很紧了,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可能,这不是政治任务,也不是献礼工程,而是话语权,对未来天际星空开发的话语权,中国将成为天际规则的制定者,对于星空不能再做无序地开发,后来者一定要遵循规则,这就是我们肩上的任务。"

他微笑着一挥手:"祝贺你们,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现在开始。"

第八百八十五章 star war

""海南一号"光学卫星重约30公斤,"三亚一号"多光谱卫星重约50公斤,而"三沙一号"雷达卫星重约三百公斤,刚好卡在"快舟一号"的发射重量上,不过,我们重新研制,可以适当放大一些,部队向我们提供了固定火箭发动机成品,是导弹的备件,具体型号不要打听,动力这一块儿还是采用成熟三级固体推进,我们的计划是先发射一颗50公斤重的侦察卫星,精度3个左右,大概只有现役军用侦查卫星的十分之一,勉强能用而已。"

杨树铭交出的计划,偏于保守,不过相当稳健,哪怕发射失败了,损失一颗普通的侦查卫星,也就是一部高清拍照摄像机的代价,总比损失昂贵的导航或是雷达系统要强,李海山并无不满之意,做科研最忌讳的就是"好大喜功",这是于铮把这摊子事交给他时,唯一叮嘱的话。

""快舟"系列研制难度呢?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