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我党的人,而是果府自己的御用文人。”
郭沫若的记性很好,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发表在三年前的报纸上的原文,他一指对面的席位。
“罗荪先生就在那里,当时他发表在《大公报》上的《“与抗战无关”》一文,里面是这样说的:‘在今日的中国,要使一个作者既忠实于真实,又要找寻‘与抗战无关的材料’,依我笨拙的想法实在还不容易,除非他把真实丢开,然而假使此公原来是住在德国式的建筑里面的,而现在‘硬是’关在重庆的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里面,我想,他也不能不想到,即使是住房子,也还是与抗战有关的。’”
梁实秋胀红了脸,再次反驳道:“此事我多次强调,我前面说过了‘军文我们欢迎,但一个网站不能只有军文哪,读者群会过于集中,怎么做大做强干翻某点某文?’罗荪先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曲解我的用意,殊为梁某不解,更有甚者,许多人纷纷攻击,说梁某是欲行汉奸事,这就是毛先生在大会开头所说的上纲上线吧,请恕梁某不能苟同,共产党既然允许别人说话,那就不要指望人家只会说好话,那样的话,还开什么座谈会,直接开批判会好了。”
郭沫若嗤笑道:“你看,‘言论自由’是你们要的,又不肯承认共产党治下与果府的差别,甚至你们都不愿意去各处走走看看,躲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幻想自己被迫害,然后把反对者都打成‘走狗’、‘御用文人’,你说我们上纲上线,倒底谁在上纲上线,大家有眼睛,有脑子,有自己的判断。”
梁实秋当即辩解:“前人如何说法,吾不评价也不认同,就余本人而言,并未有你所说的闭门造车一事,民国28年(1939年)底,余奉政府之命,与一个慰问团前往各个战区考察,所见所闻不胜惊骇,果府前线将士,既有英勇抗战不计牺牲者,例如张自忠将军,也有贪污军饷搜刮地皮者,名字我就不说了,已经是贵党的阶下囚,路过西安时,我曾打报告请往延安一行,被贵党断然拒绝,引为终身憾事,想不到今天以另一种身份得以造访,贵党所做所为,余早有耳闻,国家发展如何,也看在眼中,别人如何吾不管,余的文章里,绝无歪曲事实之言,如果有,贵党可以驳回,但余要说一句,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家提倡的,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盛况,而非一党一家之言,果府有他的问题,贵党既然声称优于果府,就应当抱以开放之胸怀,今日之会,余以为便为此而来,若是非吾所想,也只是余一家之言,切勿牵涉其他,余,无派。”
吴明远惊讶地看到,主席竟然带头。
鼓起掌来。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首都的春天(二)
会议不可能只开一天,也不可能一天到晚开会,开个半天休息半天,代表们可以四处看一看,也可以在一起讨论甚至是争辩,我党的领导还有很多工作要作,也不可能一直陪着他们,走出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来到延安的赵丹等人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与开国大典时相比,延安中心广场(已经定名为人民广场)又有了新的变化,周边的建筑大多已经建成,除了中央机关、革命历史军事博物馆等官方建筑,还有许多造型各异的市政建设,每一幢都充满了设计感,既不同于上海那种租界里成排的小洋楼,也不同于其他地区老旧的民清时期建筑,比如方方正正的人民大会堂,外面的支撑是由成排的雕花廊柱构成,他不同于罗马柱也不同于华夏的宫廷式立柱,而是有着自己的特点,上面的浮雕十分精美,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
“128根柱子,128个故事,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他们是新华夏成立的历史写照,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
赵丹等人惊叹于他的精美,更惊诧于共产党对于艺术的追求,眼前的广场并不专门用来举办群体活动,在平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广场,供市民游览、休闲,孩子在里面嬉闹、情侣在长椅上窃窃思语,并没因为这里举行过开国大典而成为禁地,他们相信以延安的干部保有量,这里头十个有八个都是处级以上,还有两个是厅级,这样的干部,看上去与普通市民没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警卫或是保安,只有国旗附近,站着两名卫兵。
“现在每天清晨5点十分会举行升旗仪式,有的市民特地赶早班车来观看,还有很多人早早地从外地赶来,就是为了一睹升旗盛况。”
周璇很好奇:“升旗有什么好看的?”
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解放军干部,四个兜,中等身材,手里提着一个行李包,闻言说道:“不知道怎么说,你看了就知道。”
赵丹以为他是组织上安排的保卫人员,也不在意,一个劲儿地招呼众人拍照,能在这里留下一张照片,也算没有白来一趟,他们一行以女演员居多,除了周璇、胡蝶这样比较知名的,还有袁美云、王丹凤等一些后起之秀,新华夏的电影事业在抗战时期也没有停止过,这些人都拍过不少激励国民抵抗的片子,也参与过一些进步人士组织的爱国义演,没有附逆的举动,因此在我党解放上海时,他们大都留下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新生,共产党以左联等组织建立起来的影响,让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独立的思想,现在受邀来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也得以亲眼看一看,“延安”这个知识青年千方百计要去的地方,究竟有什么魔力。
“这条路是延安市区的主干道,名叫“长安大道”,与之相交的是“新华大道”,两条路一纵一横,分别通往长安和延长县,他们交汇点就是人民广场,整个市区也是以这里为起点,向两边延伸,分别是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区,从这里向右两个路口,是新落成的商业区,如果你们回去的时候要带什么东西,可以去那里看看。”
17岁的王丹凤眨着眼睛问道:“什么样的商业区,是不是像上海南京路那样?”
“我没去过上海,不知道南京路什么样,就是很多商家在一起,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馆子,味道比较地道,你们如果不挑食的话,也可以试一试。”
他说的商业区,其实是一条2公里左右的商业街,以国营商店为主,也允许一些公私合营的商店和小吃馆子经营。
“延安第一百货大楼是那一带最高的建筑,你们转过路口就能看到了,如果不想走路,那边有公交车站,坐车过去只要两分钱。”
33岁的胡蝶是女演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个,阅历也要丰富一些,此时却和王丹凤等女孩一样充满了新奇感。
“公交车是什么,上海的那种有轨电车吗?可是我没有看到轨道啊。”
解放军干部一指远处:“来了。”
众人一起回头,只见从宽阔的马路尽头驶过来一辆高大的车辆,它外形修长,车头圆润,车身上画着漂亮的图案,这都不算什么,它竟然是双层的。
“dublebu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