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生死康藏线(二)(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钟期光的话让他心里更加难受,这里最缺的是什么?
一条可以通过大型车辆的公路,而战士们干的就是这个,否则就只能用别的办法来实现,但是不管什么机械,都绝不可能开上悬崖,可以说,目前的施工方案,是唯一的选择。
只有把这条简易公路修通了,后续的车辆和机械才能大规模进场,为川藏高速、川藏铁路的修建提供最基础的条件,刘清明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指导不了,哪怕就是在最擅长的桥梁、涵洞上面,他所拥有的知识毫无用处。
这是一个靠人力与天斗的时代,为了建设祖国,人民所迸发出来的热情,是后世为生活所困的年青人难以想像的,他们想要改变,渴望改变,也愿望改变,缺乏的只是一个号召,而共产党的诞生,恰恰填补了这个缺陷,依靠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终夺取政权的华夏共产党,带领他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运动,让每一个华夏人,都得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这片工地上,不分民族,不分信仰,人们拿出了家中所有的东西,在工地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计,力气大的去帮忙挖路劈石,力气小的挑土倒沙,女人和老人做饭送饭,这条路,并不会像内地那样,能修路致富,但是党的号召,让他们义无返顾。
刘清明见识过无数类似的场面,但是没有一个像现在这样震撼人心,来到这里的每一天,他感到自己都被某种情绪感动着,做为华夏的新一代建设者,他终于明白,我们在后世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一代华夏人打下的基础,他们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没有企求也没有依靠,而是自己站起来,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国家的面貌,他们不信命运,不畏强权,不惧黑暗,不怕牺牲,一代一代前赴后继,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设史上的奇迹。
新华夏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个无法用西方的科学和道理来解释的过程,什么JB科学规律都解释不了,就像海南的穿越一样,刘清明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这样,深刻地理解这个国家。
“你好像不一样了。”
沈蔓睁着一双大眼睛直直地看着他说道,刘清明微微一笑,朝自己的队员一挥手。
“开始干活。”
他不是来监督和指导的,团队的十多个人拿出仪器开始测量,他们将根据测量结果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一些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路段经过,历史上这条路从1950年开工,直到1969年才最后完工,建成通车只用了4年,改建、加固、维护用了19年,就是因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其他地质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筑路大军们后期所做的工作,足够再建五条同样品质的公路。
刘清明希望根据后世的经验,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过程,做到尽量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与此同时,他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调来一些适用的机械,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为之后的新线做前期规划,等到了合适的时机,这条公路将发挥出难以想像的作用,不管是国防建设还是改善当地民生。
当然了,战士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开动脑筋积累经验,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他相信,一支能打通川藏线的工程兵部队,将会不惧任何风险,这才是后世基建狂魔的底蕴所在。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那难行走,
康藏交通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
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
不怕那风来吹来不怕那雪花飘,
起早晚睡呀忍饥饿,各个情绪高,
开山挑土架桥梁,
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
二呀么二郎山,满山红旗飘,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到边疆,
开发那福源,
人民哪享安康。”
一首战歌在工地上到处传唱,文工团的女兵用手风琴和清唱为他们加油鼓劲,穿着各族服饰的群众不分种族地一起劳动,这样的大场面,让人不禁心情澎湃,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油然而生。
①三层路面,一层石灰,一层黏土,一层石子,轧平后形成简易公路,混凝土路面是后来才改造上去的。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