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海南1939 >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涡喷7乙三型发动机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涡喷7乙三型发动机(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海口,南洋局常委会上,从新加坡赶回来的军委委员霍振东正在做新加坡战役的报告,于铮听得有些走神,他的大秘高焱发现,自己泡的那杯茶一动都没有动过,不应该呀,于书记在这种层次的会议上,从来不会出岔子的。

“新加坡战役表明,英国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更多新式武器,或许有他们正在加紧训练,我重点讲一下电磁压制的问题,大功率电磁干扰和反制,在菲律宾外海海战中已经被敌人所用,他们采取的是我们曾经绞尽脑汁,在劣势装备下如何与先进一方作战的办法,我们预计,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定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所面临的战场环境,将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更加有针对性的特点,未来的战争将一步一步地趋近我们所熟知的那个世界,敌人追赶的速度将会很快,因为战争是技术革新的最好催化剂。”

赵宏伟说道:“海空优势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科研水平也在快速发展中,海大材料学院所建立的国家材料研究所,聚集了我们手里最优秀的材料专家,他们与苏联合作的第二坦克装甲钢和第三代复合装甲的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受限于工业规模,无法很快地转化为军事优势,工业化的进程不是一两个优势项目就能抵消掉的,我们目前还做不到全面开花,只能重点打造,也就是进一步加步强海空优势,特别是空军的新型战斗机方案,已经确定为原时空的歼七,这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技术力量吃得最透的一款经典机型,其发动机涡喷7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款发动机型,许多后勤部门的老工程师闭着眼睛都拆卸和组装,资料图纸完备,各种技术难点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是非常成熟的方案,不过据科研人员介绍,与涡喷5相比,涡喷7的技术难度大了许多,因为前者是单转离心式的第一代涡喷发动机,而后者是双转子轴流式,系统复杂程度要大很多,而且为了达到超2倍音速的状态,无论是材料强度还是加力燃烧室的温度都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我们从1965年开始仿制,直到1991年最后一款改进型研制成功,前后用掉了整整26年,各种改进型20多个,小改方案上百,技术革新项目2300多项,与原型机相比,最新定型的涡喷7乙三型基本已经是个新的发动机,因此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当中经历了什么,只有那些相关的科研工作者才能体会,可贵的是,在我们海南的东北老年团中,就有当年参与了试制过程的黎明厂老员工、老专家,有了这些经历者的加入,对于我们仿制涡喷7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余东升笑道:“其实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有这种发动机的实物,涡喷5或是涡喷6,你想找个实物来仿都不容易。”

他们没有说的是,南海航空兵最多的歼11系列当然也有实物,问题是直接上太行系列,简直是科技大跃进,一个涡喷7两年半的时间已经用掉了海南很多的资源,有实物和无实物下的仿制过程,完全是两个概念,当然,并不是说,给你一个实物,拆开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仿制,最终就能诞生成品,不过好歹有个目标摆在那里,不至于凭空想像走歪路,再加上我军丰富的维修和维护经验,甚至还有宝贵的整机大修经验,这些对于零基础下的仿制过程,都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与60年代相比,海南所拥有的最大的优势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这项技术对于仿制一台6-70年代的航空发动机,可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哪怕它的复杂程度远比汽车发动机要大,就这样,在科研、民工、军工、部队、民航和老年团等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终于在党的“七大”召开前,完成第一台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发动机的成品试制,并顺利通过了地面24小时试车试验。

接下来它还会经历一系列的试验,以检验其可靠性,有了涡喷7这个核心机,我们就能进一步研制它的涡桨、涡轴和涡扇等发动机类型,形成一个系列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装上可靠的心脏,这也是航发工程的起点,至少在20年以内,我们都不可能有什么创新,能够把歼11系列的发动机仿制成功,就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要知道,共和国70年的水平,也就是这个档次,航发是工业制造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后世为数不多的短板之一,它与芯片制造一起,成为我们在为国家发展而骄傲的同时,扼腕不已的两大遗憾。

“老于,老于。”

于铮心思回转,马上自嘲:“对不起,我走神了,实在是赵司令员说得专业名词,让人晕晕欲睡呀。”

张浩也笑道:“其实我也没听明白,只是在装懂而已,不过有一点我倒是知道,航空发动机的制造难度之大,苏联到1941年即将完成第6个“5年计划”为止,也不过是仿制而已,西方国家走在前头,我们奋起追赶,是这个意思吧?”

董老点点头:“应该说,在你们到来之前,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一个仿制和追赶的过程,非常艰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赵宏伟说道:“对,解决飞机的心脏问题,一直是国家大力投入的重要科研项目,到了21世纪,“秦岭”“太行”等一系列国产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进一步缩小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4代、第5代战斗机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有发动机,后有战斗机,这是一个鸡生蛋的过程,海南的底子薄啊,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能够完成一种比较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了。”

为了避免领导们听着过于专业的数据和名词晕晕欲睡,赵宏伟马上架起投影仪,以图片的形式给在座的所有人一个直观的认识,从数据上看,涡喷7是一个5米多长的大家伙,重量在1.1吨左右,最大推力4.4吨,加力推力达到了6吨,推重比5.2,它是我军歼7和歼8两种主力战机的心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卫着我国辽阔的领空,可谓功勋卓著。

正是因为这种长期性,使得我军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将大翻小时数从区区100小时,提高了整整一倍,而最新型号的涡喷7乙三型,最主要的改进就是发动机的寿命,达到400小时左右,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是。

3000小时。

涡喷7乙三,已经是这个机型的顶尖水平了,当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许还有一些提高的空间,这就需要海南相关部门的科研工作者继续努力了。

霍振东更关心的是我们的新型喷气机什么时候出来,海军舰载型什么时候有得用,赵宏伟很直接地告诉他,七一之前不要想了。

“配套的发动机拿出来后,单发歼7和双发歼8都有现成的图纸和实物,不过海军舰载型是个新事物,得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他介绍道,早在涡喷7仿制成功之前的两年,用于歼7飞机改进的SY“神鹰”系列机载雷达就已经用在了强一上面,而相应的飞控、火控系列,也在强一上面大量应用,都是成熟可靠的技术,不存在验证的过程,可以大大加快成品机的研制进程,飞行员们用了两年多的风扇机,终于等到喷气机研制成功的那一刻。

“正式的试飞时间定在了十月一日,新华夏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当然,试飞不等于定型,哪怕成功之后,也会有一个改进和定型生产的过程,生产线的组装、工人的培训都需要时间,飞行员从活塞机到喷气机,特别是这种比较先进的喷气机,培训时间至少也在一年以上,好在有了强一的飞行经验,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或许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当然了,新机型的早期产量不会太高,全面换装怎么也得几年以后了。”

赵宏伟说道:“歼7的魔改方案,比较成熟的就有好几种,考虑到材料、工艺复杂性和制造难度的综合因素,我们选定的是,海山鹰这种高教机方案,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有成品,而它差不多已经达到了改型的颠峰,在不换发的情况下,无论是气动外形还是电子设备,都比原型机有了质的飞跃,基本上处于二代半偏三代的水平,更大的优点在于,它本身就是以着舰为目地设计的,作为“辽宁”舰的训练机装备部队,当然,机上进口的电子设备,一时间可能无法完全仿制,我们可以降低要求,先用上再说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