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章完结阅读15(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高手,与百姓以好日子过的官员。525txt.com打仗,打得不光是谋略、兵力、技术,更是打得财富,唯富国才能强兵。曹魏最后击败蜀汉和孙吴,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胜出。曹魏采用奉天子而令不臣的政治策略,取得了政治优势,推恩令,唯才是举,取得了人才优势,大兴屯田,取得了经济优势。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铁毅当然知道,立足于乱世,小农经济模式,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道理。对于仓慈这样有郡守之资的人才,当然要委以重任。定襄地瘠,现在又添了近两万人口,屯田是头等大事。秋收一过,就紧锣密鼓的为春耕作准备。种子问题,农具、畜力,选地,铁毅都特别关心,给仓慈出了不少主意。 这些现在的运作方式,让仓慈大开眼界。比如借贷,去外郡政府和富户借贷,借百斤粮种,收获之后,还150斤,这部分粮食从政府税收中支出,风险共担,天灾按比例缩减,丰年按比例增加。农具根本不够用,耕牛也不够,采用农业互助,耕牛和农具集中使用,轮流,分批使用,损坏了政府先补,让后按使用量分摊费用。 选地,铁毅看中了,浑水河两岸,虽然流域面积不大,两边还多山,河谷不宽。但这是境内,唯一的河流。铁毅在年前的枯水期就疏理了河道,修筑堤坝,开引水灌渠。为了节省用水,灌渠都采用石块,石灰砌,还修了盖子,做成暗渠。这样可以减少引水路途上的水分蒸发,和渗漏。在上游有条件的地方,筑坝蓄水,调节水量。由于大量劳动力加入,定襄的田亩总数大增。定襄民屯总数超过万人,还有万余屯兵军屯。仓慈表现出了他通晓农事,杰出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定襄没有什么大户,土地虽贫瘠,但也有优势,那就是土地兼并不严重,无主之地到处都是,地势不平,但可开垦面积很大。在政府的组织下,定襄一下子又开垦荒地,两万余亩。到了四月,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田,军民都看到了希望。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是个通晓农事的官员,历史上记载,他在汉中也屯过田。历史上的记载,多为记载他的政绩,很少提到他对于冶金技术发展所作的贡献。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金属冶炼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百炼精钢为大众所熟悉,所制宝刀宝剑成为了锋利的代名词,曹植的《宝刀赋》可以作证,“陆斩犀革,水断龙舟”,更胜前朝神剑巨阙、太阿。 二十世纪末年,曾有人在甘肃东汉末年的墓中发现了麻钢,为何当时有工艺生产麻钢一直是一个迷。郑麻本来是汝南郡郑家的嫡系传人,擅长打造兵器,一直是汉廷御用的铁匠,不过这个人后来杀了当地名门后人,被流放到西凉高昌县,据说他在高昌把西域锻造工艺和中原锻造工艺相结合,后来之后再也无人知道他到底采用什么工艺和材质,只知道这些武器锋利无比,而他将这些武器所用钢质称为麻钢(麻钢的坚硬度几乎接近于钛合金的硬度)。而郑浑便是郑麻的后人。郑浑,继承了当时最先进金属冶炼技术,一举成为三国时期最受人瞩目的大匠师,作为这个时代最好的铁匠,由他打造的武器防具是当时所有武将梦寐以求的东西,同样的,由他监督打造的曹营兵器装备,质量均超过蜀汉,相比较起来,三国之中曹魏的军事装备最为精良,蜀汉居中,东吴最次。 战国时秦国之所以灭了六国,是因为铁战胜了青铜,军队标准化战胜了六国军队的无序。在当时,六国大多数人都认为铁是“恶金”,会带来厄运。只有秦军大面积使用标准化的铁制兵器,所以秦朝统一天下,是因为“恶金”大量使用,给六国带来了厄运,与秦始皇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关。而郑浑身在曹营,就给曹魏带来了相对更加先进的冶金技术,其中的奥妙,就不多说了。 现在铁毅得到了郑浑,就等于得到了当时最先进的冶炼技术,和最精良的装备。郑浑主管工矿,兼平城令。铁毅非常注意自己兵工厂的发展,经常去。郑浑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地方,工匠的地位这么高,炼铁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政府还拨款资助,养活这么多人改进兵器。麻钢技术,要比百炼钢技术先进许多,但不利于大批量生产。百炼钢是靠反复锻打,来剔除杂质,控制晶间金相的,而麻钢是灌钢法,用溶化的生铁水和熟铁水按比例混合后,才成型锻打,纯度和晶间金相,要比百炼钢好许多。汉代,我国工匠就知道炉温的控制,加氧量的重要性。铁毅知道,洛阳附近,盛产耐火材料,派人到洛阳,采购优质耐火材料,建了超过时代工艺的平炉和高炉,鼓风设备,也从人力的,发展到畜力,就这还不够,新的钢炉建在中陵的水库边,用水利鼓风,称之为水排。有了先进的工艺,郑浑又是行家管理行家,定襄的钢产量,钢的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郑浑有研制出一种新工艺麻钢,但工艺太复杂,还不能推广,就先给大将们配备。郑浑给铁毅、典韦、张辽,各铸了一套新钢打造的兵器。铁毅一件新的钢戟,要比原来的铁戟坚固,锋利许多,名唤月牙戟,还有一把钢刀,一把匕首,新的箭簇,张辽的钢戟,样式与铁毅一样,但重量轻了不少,典韦也得到了新的双钢戟,这一切让大将们的武力,更上了等级。 外交工作,作的也非常顺利,刘虞,早就想收拾境内的张燕部了,只是张燕部势力太大,黑山附近的地形有比较复杂,田丰一说联合剿匪,当即答应出兵,还答应给铁毅一点军资和粮草。郭缊也对上次黄巾来犯,耿耿于怀,也同意借兵,出一部分军资粮饷。铁毅重开关禁,与鲜卑和匈奴部落互市,也缓和了双方的关系。 夏收在即,准备了半年多的铁毅,准备与张燕开战了。
正文 第26章 铁毅兴兵讨张燕 文远设计败鲜卑
更新时间:2008-01-23 20:01:34 本章字数:2871
公元189年夏,铁毅兴兵讨伐张燕。留大将张辽守卫定襄,铁毅带骑兵2300人,屯军5000人,带上田丰、典韦、晏明、杨明、朱慈,兵发平城。雁门太守郭缊,借给铁毅步骑3000。起兵1万,向代郡开进。幽州牧刘虞派大将闫柔,鲜于辅、鲜于银,统兵两万,进驻代郡。乌桓峭王部,鲜卑骑兵5000人附之。两面夹击张燕。 张燕部上次大败,损失了近7万兵力,元气大伤,但实力尚存,余众25万,武装全部丁壮10万余众,分兵两路据守。东线派大将余毒,统兵六万,坚守桑干、当城、代县一线。自己亲带大军4万,据守高柳、北平邑、班氏一线。 铁毅去年放战俘的时候,混进黄巾军又不少密探。对于张燕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清楚。张燕号称25万,其实皆妇孺老弱,精干的军队不过5万人左右,其余都是武装农民。存粮有限,士气低落。张燕也非常的清楚,这样的部队,跟有大量骑兵的政府军作战,不能野战,只能据险防守,如果野战,那就是全线崩溃。为了储备足够的粮食,长期坚守,张燕指挥士兵,疯狂收割地里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麦子,以作存粮,铁毅怎能让张燕得手呢!命令雁门都尉,彭齐,带步兵5000,佯装攻击班氏,自己带骑兵,狂奔数百里,绕道冀州广昌,突然出现在张燕防守空虚的平舒县境内。平舒县防守兵力只有千余步兵,根本就不敢出来应战,铁毅也不攻城,只是裹胁了大量的黄巾军的老弱,收割地里快熟的麦子。典韦则带2000多精锐的步兵,翻过恒山,赶来与铁毅汇合。铁毅这是采用后世的围城打援战术,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和平原上的野战优势,不跟张燕在山区纠缠。也是采用后来蒙古军消弱,凭城固守的金军的方法。收割张燕的麦子,充作粮草,利用抓获的黄巾军老弱,来给自己收割粮食,吸引张燕出来跟自己决战。 于此同时,铁毅大搞政治攻势,让原来改造过来的黄巾军士兵,向黄巾军老弱作宣传,讲在定襄,生活的水平,定襄郡优待俘虏,投降可以全部赦免,还让屯田,借种子耕牛,农具,以后就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向守城的黄巾军士兵喊话,有旧友的我屯军士兵,向城里的黄巾军喊话,发动有亲属在军中的老弱喊话。平舒城里黄巾军立刻军心大乱。我军围而不打,步兵和大队骑兵监视,还派出十余股,百余人的骑兵,分散出去抓人,故意放跑一部份,让他们散布消息,说平舒城已经被攻下来,定襄郡四处抓人。一时间,黄巾军领地里的大乱,黄巾附逆者身份的百姓,纷纷不再收割麦子,开始躲藏到山里,或者往城池里跑,更加剧了黄巾军的粮食危机。而我军则不停的裹胁民众,收割麦子。 张燕一筹莫展,出来应战,打不过,追不上,搞不好还会中埋伏。不出来,就算守住城池,再次秋收之前也要饿死。不得以从两线抽调兵力,前来应战。道人、北平邑、班氏、狝氏、平舒、东安阳、桑干、当城、代县几县是代郡的粮仓,两条河流交汇于这个区域,河谷平原都是膏腴之地。桑干、当城、代县都在打仗,平舒要是失守,就直接威胁到北平邑、班氏、狝氏、东安阳、这条粮道,铁毅三县拿下一点,代郡东西两线战场,就要被拦腰斩断。张燕不得以,亲调精锐部队三万前来增援,铁毅知道,已经没有佯攻的必要。因为自己的大迂回转进,控制恒山山口,取敌粮以资军需,彻底打乱了张燕的战略部署。张燕利用山地、凭险固守的计划破产,不得不在河谷平原,与自己决战。 铁毅令典韦带领2000多精锐步兵,在平舒南,河岸上建寨,扼守恒山小道,守住粮草,看住俘虏,命令后队主力部队,沿恒山小道增援。自己带骑兵三千余人,渡河迎击敌军。铁毅知道己方现在粮食不多,走冀州地界,粮道太长,恒山山口,又道路狭窄,转运不便。战事不应拖得时间太长,现在敌人还没有合流,自己必须在敌军合流之前,痛击敌先头,或寻机歼灭敌一部,挫敌锐气。 狝氏是西线敌军的辎重要地,张雁把西线后备部队全部摆在那里,即可难下,张燕必定会在那里会齐,西线部队才会来攻。而东安阳是东线敌军的后备之所在,这一路必定会调兵前来会合。果然东安阳步兵5000余人,浩荡向狝氏开来,平原上打埋伏是非常困难的。敌军行军本来就行伍不整,没有必要遮掩,十余里骑兵转瞬就到。重甲骑兵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扑天盖地就过来了,敌军大败,被斩首千余,俘虏3000余,只有少部分逃散或逃回,骑兵冲锋齐声高喊着投降不杀,优待俘虏,这招对于打怕了黄巾军部队,万试万灵。铁毅让晏明,带了百余名敢死之士,混进溃军,向东安阳败去,自己带骑兵在后面跟进。东安阳守将葛班果然中计,匆忙打开城门,让溃军进程。 晏明等突然占据城门,死战不退,铁毅的轻骑顺着城门就冲了进来。东安阳本来是重兵布防的城市,可主力5000被调动当中击溃,现在守城的虽然还有近5000人,但皆是辎重兵和羸弱之卒,如何能抵挡的了这些百练精兵。铁毅拿下了东安阳。战局急转直下,东安阳是东线敌军的后备屯粮之地,城池坚固,屯粮颇丰。敌军整个东线动摇。张燕不得以,又调兵来夺东安阳,铁毅又反其道,没有据城固守,而是再次带骑兵迎击,再次击溃张燕的先头部队。铁毅根本不分人看管俘虏,投降了,收缴了兵刃,教育一顿就叫走了,告诉俘虏,想去那里去那里,再回张燕那里也行,张燕这回肯定完蛋,不想死就别回去了。仗打完了,自会安置他们。 张燕接连两次受挫,士气低的是一蹋糊涂。就据守狝氏,整顿部队,砍伐圆木,制作对付骑兵的橹盾和长矛,缺乏弓箭的农民军,只有靠着对付骑兵。铁毅军的增援后队,又上来了三千多人。这时,铁毅去年放回来的人,和政治工作起了作用,平舒城,去年鼓动逃跑,被铁毅放了的那个黄巾校尉,董平,联络百余人,杀了平舒守备,献了平舒城。还联络旧部,做战俘的工作,战俘中组织了3000多人的军队,开始对张燕反戈一击,宣誓效忠铁毅。这些人倒戈,对于黄巾军的士气,再次严重打击。张燕几乎失去了进攻的能力。 平舒、东安阳、两县黄巾附逆者,几乎全降,两县周围的麦子都被铁毅收割一空。代郡三分之一的土地被铁毅军占领,郭缊又差人从冀州转运来了粮草,铁毅军士气大振,铁毅又命令,将黄巾降兵的家属,迁到平城,定襄分地屯田。跟随迁移的人数达到了5万多人。就在战局焦灼对峙的时候。张辽在定襄又挫败了步度根基集团鲜卑部族的进犯,斩首四千余骑。 步度根想趁铁毅主力东征,定襄兵力空虚的时候,偷袭定襄。可长城关隘险峻,硬攻将损失巨大。就想里应外和的破开雄关,结果被张辽识破,大败而回。事情也有点巧,铁毅重开了关禁,步度根就叫人伪装成商队,混进了关内,准备晚上里应外合,抢关夺隘。没有想道到的是,他派来的内应,密议的时候,被店小二无意听到了。当即报告给守备聂丰,聂丰是个精细的人,并没有,立刻拿人,而是将这帮人监视了起来,飞报张辽。张辽得悉情况后,决定将计就计,密调弓弩兵千余人,和强弩千张。密捕内应,重刑审出了联络暗号和夺城计划。 当夜,步度根带骑兵万余,看
不想错过《品味三国》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