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章完结阅读64(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是射击距离长,训练周期短。kenkanshu.com特别是对于农耕民族,会用弓箭的人少,所以,弩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因为,一个合格的弩手,可能三个月就出成绩了,而弓手却需要1年或者数年。在冷兵器时代,秦国横扫六国,靠的就是铁质兵器和弩的普及,而汉军步兵,在面对游牧民族时,能取得胜利,靠的也是弩。 铁毅这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还并行了两种政策,就是军政分开和武散官制度,不再沿用古时的刺史制度,刺史权利太大了,手里又控制钱粮,还控制军队,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铁毅才把军队直属化,封疆大吏们,不再能直接指挥军队。军队分成若干个集团,军官和部队,都会调防,设武散官,三品以上,在军队有很大影响的军官,大都被留在了身边,战时,才会将这些将军们撒出去,影响力不大的军官,掌握实权,而影响力大的军官,得有皇帝授权,组建兵团。这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至于军政分开反应慢的弊端,铁毅就采用军校生,培养只效忠于国家和皇帝的基层军官来解决。 府军每年要有两卫军队,也就是两万人戍京,其余十四万人,则分散驻防戍边。治安军则根据,所在地域军事紧张程度,和治安情况,以及人口多少来分配。分为两个等级四种标准布置,比如,河东道,大晋的第一块地盘,治安情况良好,而且帝都在晋阳,有数万大军压着,那就是最低标准的治安军布置,根据各县的人口,只在县一级少量驻军,河东道,总人口有132万余人,却只驻有6000余治安军。 河南道,地处国土中心区域,如果有事,四面都是军队,而治安情况稍差的地区,都有府军驻防,因此,虽然有200余万人口,也只驻有1万4000多治安军。 而河北道大片是新占地区,北面又少数民族时常寇边,东面又有三个心怀鬼胎的属国,而且治安情况也不好,也是200余万人口,却驻有治安军4万余人。关内和淮南,虽然边境不太平,但内部治安较好,而且有强兵坐镇,因此,就分驻有1万人和1万一千人,而塞北区,治安不太好,还有寇边小族,人口才36万多人,就驻有上万治安军,塞北和河北,部队就驻到了乡一级。而各道根据情况,都在中心区留了治安预备队。兵种配备比例也不同,骑兵几乎在关内、塞北区和河北驻守,而水军都在淮南,北方善射之兵多,所以弓兵比例就大,南面自然弩兵比例多些。预备役也同样,北方的骑兵预备役多,南方的水军预备役多。
正文 第95章 改革 下
更新时间:2008-05-28 22:09:52 本章字数:1952
将管吏的爵位分为王、侯、伯、子、男,王分为两等,王、郡王和嗣王,嗣王就是皇子,公分为两等,分为郡公和县公,这爵位,也分品级,按品级支付爵位俸禄。王等同于正一品的俸禄,郡王和嗣王等于从一品,郡公等于正二品,县公等于从二品,侯为从三品,伯为正四品,子为正五品,男为从五品。 如果是在位的职官,还带有爵位,比如左武卫大将军,属于十六卫大将军,职三品,加开国侯,那就拿三品官的俸禄,这是职俸,再拿侯的俸禄,相当于从三品官员的俸禄,再拿一份。职位不当了,就没有职俸,可爵位俸禄,可有长子继承,最多可以荫三代,就是孙子以后就没有了。 除了爵位还有勋,就是荣誉称号。勋最高荣誉是国公,下面依次是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七品以下,不设勋位。 武散官最高职位是天策上将军,一般只有皇帝才能加此衔,历史上唐代的特例,只有郭子仪,功劳太大,无可升赏,加过天策上将军。其下有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正二品和从二品两等;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从三品;这些都是给劳苦功高的,处于半离休状态的将军准备的职位,也是皇帝为了削减军中影响力太强的将领,还有一部分将领不太得到皇帝信任,也被授予这种武散官。 正四品武散官分两等,上为忠武将军,下为壮武将军,从四品武散官也分为两等,上为宣威将军,下为明威将军。 五品和从五品,亦分四等,依次是定运将军、宁远将军、游骑将军和游击将军。 这是给没有实衔的中上层军官准备的。比如高级参谋人员。 六品和从六品,七品和从七品,依次分为昭武校尉、副尉;振威校尉、副尉;致果校尉、副尉;翊麾校尉、副尉;这是给没有实衔的中下级军官准备的,也有挂此衔,高职低配的,主要是一些资历老,提升慢的军官,也有提的太快,但怕不服众的军官。 再往下有宣节校尉、副尉,御侮校尉、副尉,仁勇校尉、副尉,陪戎校尉、副尉,这是给基层军官准备的。 文散官三品以上散官属于特进,很少有。比如,加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少师,少傅等职。 三品往下依次称为,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议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朝请郎,宣德郎,朝散郎,宣义郎,给事郎,征事郎,承奉郎,承务郎,儒林郎,登仕郎,文林郎,将仕郎。这些人相当于现代的各级议员,和荣誉议员,以各种方式参预政事。 与前朝不同,设学官,到亭一级,政府资助贫困子弟入学,专督学政。成立商务调查司,也就是商务间谍机构,和商务决策咨询机构。另外成立军事调查司,就是军事间谍机构,负责对外侦察,和对于将领的监视。这两个司表面上隶属于户部和兵部,实质上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又引入了密折专奏制度,就是朝廷大员,和皇帝亲信之人,可以用密折直奏朝廷。 这是机构上的完善,按此官制套用,大晋王朝成立之后,第一次大封开国功臣。 张辽封赏最重,属于武将第一份,加封为太尉,骠骑大将军,封王,勋英国公,实职为尚书左仆射,可谓出将入相,位极人臣;特别是封王,东汉以来,异性人臣,被封王,是极度的异数。张辽当然请辞,这样的封赏太重了。群臣也有谏的,张辽坚辞不受。几番反复,最后所有赏赐不变,但王爵,不荫,张辽的嫡长子,只能荫公爵。张辽是武将第一人。张辽对于大晋王朝的功劳,和铁毅的情分,是没有人能比得。这也压住了,其余的武将,功劳再大也不能封王。 典韦因为一直没有单独带兵,所以只封为卫尉,加封为冠军大将军,爵县公,勋上柱国,官职不高,但爵位高,勋位高。这就给一直卫护在铁毅身边,没有出外带兵的将领,立了标杆。 以张辽为标杆,高顺、徐晃、赵云、长期担任独当一面大将,封辅国大将军,爵县公,勋上柱国。对于后来的降将也没有慢待,典型的代表,是张绣,封为冠军大将军,爵候,勋柱国也不小了。新降的高览,也被封为从三品的云麾将军,爵候,勋上护军。武将有此几人在此,就给各种类型,各个系统的军官,立了一个标杆。 田丰耿直,又跟铁毅最早,被封为御史中丞、爵候、勋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荀彧出任尚书右仆射,爵候,勋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仓慈出任户部尚书,爵候,勋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荀攸出任中书令,爵候,金紫光禄大夫。 郭嘉出任侍中,爵候。 对于鲁肃和钟繇这种,文武全才,又独挡一面的人才,自然是外放大员。鲁肃出任淮南道大都督,钟繇出任关内道大都督。河北道有张辽遥领,河南道有赵云遥领大都督之职。铁猛和徐晃,出任中都督,一个统领塞北区,一个统领南阳郡。其余不再一一列举,只列举有代表性,要不读者该说我凑字数了。
正文 第96章 赋税改革
更新时间:2008-05-29 21:59:21 本章字数:2338
西汉初年,税收制度,主要有几种。 1. 田租:汉高祖时代定为1/15,文帝时代再次减半达到1/30,公元前185年开始全部免除,景帝时代恢复到1/30。 2. 算赋以及口赋:即人头税,算赋指15岁到56岁的人,每人每年人头税为一算(120钱),实际上多有减免。汉文帝时曾经减少到40钱,这笔钱归入国库。3岁到14岁的人,每人每年人头税为20钱,称为口赋。这笔钱归入少府,即皇家私房钱。 3. 财产税:个人财产估算,每价值1万钱的财产收取1算的税收,即120钱。显然,这个税收仅仅针对富商豪族。一般民众的财产到不了1万钱。 4 徭役:一般男子每年服徭役30天,如果不愿服役,可以以300钱代替,称为更赋。 东汉制度和西汉大体相同。 铁毅初期进行了改革,田租也很轻,沿用了1/30的田租比例。也减轻了算赋和口赋,减酸赋为100钱,口赋减为15钱。略微增加了财产税,每1万钱增加到150钱。徭役确依然很重,虽然铁毅注意了不夺农时。特别是乱世征战,兵役更是多的不能再多。 因为铁毅发家之地,本来就战乱不断,而且地广人稀,铁毅就推行了唐初的均田制,土地收归国有,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但推行难度到了后期,就推行不灵了,大量的流民,使统治区,均田分的土地越来越少,特别是后来发展到中原地区,土地兼并,特别严重。铁毅又不原意采用暴力手段重新分配土地。本来减少田租,是为了减少贫困者的负担,但大量分不到土地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田租又转加到这些穷人头上,法令定额,但不行,因为穷人是弱势群体,为了生活,租到地,往配合地主,承担不应该被转嫁的部分。 现在,条件具备了,河北特别是幽州,沃野千里,人口稀少。国家手中的土地,初次超过了地主豪强手里的条件。铁毅开国皇帝的威信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铁毅彻底取消了人头税,不再按人收税,开始按地收税,政府提供的土地,耕种一律交收入的1/30的产量。为了安抚地主阶级,地主的私有土地,国家收税1/40的产量。用经济杠杆来制约土地兼并和地主阶级将税赋转嫁到农民头上。因为,国家拥有的土地拥有量很大,地主如果收税高了,没有人给他种,而且土地的利润低了,地主阶级的购买欲望也低了。再者,推行遗产税,也使得地主阶级的私有土地在逐步减少,下一代继承,要么的上交20%的土地,要么得拿出相当于这个比例的地价等同的谷物或钱帛。 手工业,每收入两千钱,上交200钱增值税。商人,每收入4000钱,也要收200钱交易税。 对于财产税,每增加4000钱,也要上交200钱增值税。但不对没有增加或贬值的财产收税,也等于变相照顾了地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当然皆大欢喜。对于徭役,是彻底杜绝了义务徭役,来参加徭役,国家全部用付钱和抵税来支付,富人不原意来,也不再用钱来支付,也免了。 那么有人来问,铁毅采用如此低的税收政策,那国库拿什么支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和军备开支。怎样能做到,很简单,四个字,开源节流。 如何开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办法。 首先,是政府经商。 1政府实行了,盐、铁、战马、粮食、棉花、矿的专卖制度。盐、铁、战马、棉花属于战略物资,关系民生和国运,也有暴利。政府采用了官商合办的策略,政府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核定价格,政府出卖40%的股份,有商务司监督管理。这样,既强力控制了这些行业,有节省了人员,政府只要支付监管人员的俸禄,就将这些公司的大多数利润,全部都收归了国库。特别是开矿,商人去找,去投资开发,但一旦挖出来,政府干的60%纯利润。这就是国家强力垄断,这是变相的税收。 2开办官商合办的手工业作坊,比如铁业作坊,不许私营,都是官商合办,政府占干股60%,你开吧,每卖一件,有我60%,我给你提供原料,还包销,你制成后,你个人从那40%中,个人所得,还得再交税。大型的手工业纺织作坊,也一样。就这商人还趋之若鹜,因为不用担心原材料和销售,你做出来,就是钱。因为政府有多得不能多的资源,也是最大的客户,一年光部队的有多大的消耗。 3贸易,除了民间贸易,因为盐铁、战马、粮食、矿产品,都是专卖的。和外族贸易,和其它诸侯贸易,都是国有公司控制的。西域、北疆各族卖马,换取粮食、盐铁,都要做生意。你必须给我换。我不买不卖,你没有办法。这还有战略削弱敌国作用。比如二袁、曹操、江南,都不产良马。你要买,必须从我境内过。这些地方,用粮食,盐铁换,也得从我境内过。我两边收取关税。你不走我这里也行,你从远处绕吧,那成本也高的多,你发展不起来。有能赚钱,还能经济封锁你。 除了官府经商,其次就是科技进步带来了收入增加。 大晋是最先鼓励工商业的,工商业人口是最多的,工商业税在税收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多。大
不想错过《品味三国》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