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王浑大争功(1/1)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庚子太康元年五月,说起来晋世祖姓司马氏,名炎,字安世,是河南人。他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他篡取了魏陈留王的位置,自立为世祖武皇帝,国号为大晋,改元太康,都城在洛阳。在这一年的首个月,皇帝派杜预、王浑、王浚这三位将领率领水军十五万人去征讨江东,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王浚的军队直抵石头,吴国主孙皓非常害怕,面缚舆榇,投降到了王浚的军门下。
王浚烧毁了舆榇,接受了这次投降,然后进入了建业屯扎。他封锁了宫门和官库,并派人看守,等待王浑的到来。第二天,王浑的军队开始渡江,听说王浚已经单独接纳了吴国的投降,先入了城,因此王浑很愧疚和愤怒,想用军队来攻击王浚,这时参军何攀劝阻了他。攀再次匆匆来劝告浚说:“您取得了如此大功,朝廷都知道了。可是王将军因为您先接受了吴国投降而没有等到他的到来,心里有些不满和愤怒,打算带兵来进攻您。古代的许由、巢父曾经因为让天子而受到尊重,现在他们被称为大贤人。为什么您不能效仿他们的行为,将这个功劳让给他呢?岂不美好吗?”王浚说:“市井之人,甚至争夺一点点利益,我灭吴立下了如此伟业,他怎么肯屈服呢?舜是谁?我是谁?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男子汉。上天给予我美德,王浑能如何对我?我不怕他!”何攀又说:“既然功劳不愿让,可以将吴国主孙皓交给王浑,我和您两个人来商量和解此事,您觉得如何?”浚说:“这个意见可以采纳。
”于是将孙皓交给了何攀,攀请求吴国主皓出军门,同时去见王浑,王浑派人监视他,才释放了这份愤怒。历史上说王浚,字士治,是宏农郡的人,家里的世职是二千石。浚广泛学习经典,外表英俊,不修饰名行,不为乡曲所称赞。晚年改变了立场,疏通了智慧,有雄壮的志向。他修建了宅宇,门前的道路宽广几十步,邻居们说他太过分。浚说:“我想要装扮长戟和旗帜。”众人都嘲笑他。浚说:“陈胜曾经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呢?”他被州郡辟为河东从事,刺史燕国徐邈有一个才貌兼备的女儿,择夫不嫁。邈于是召集了文武官员,让女儿在内廷观察他们。女儿指着浚告诉了自己的母亲,邈就以女儿嫁给浚。后来浚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吴境兵士们劳累过度,生了孩子多数无法抚养。浚就严格管理政策,放宽了赋税,延长了产育的时间,结果活下来的人有几千。有一天晚上,浚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他的卧室房梁上,片刻后又增加了一把刀。他惊醒后,非常厌恶这个梦境。
第二天,他询问从事孚毅,毅再次拜贺说:“三把刀代表州郡,又增加了一把,明府您将临任益州了。”后来果然被调任为益州刺史。现在征伐吴国取得了巨大的功绩,王浑想分一杯羹。然而,王浑尽管已经控制了吴国主孙皓,但心里仍然不满,暗中派遣密探准备备书,命令他的儿子王济违抗诏命,不接受王浚的节度。周浚和何攀劝阻了他,但他们的建议被王浚拒绝了。说起来,王济得到了父亲的信函,马上有司奏报给了武帝,请求以槛车将浚囚禁。武帝没有同意,命令有司带着诏书进入吴国,责备浚违抗诏命,不接受节度。王浚大惊,派人进朝上书说:臣之前奉诏,直奔秣陵,十五天到达三山。浑驻扎在北岸,留下信件邀请臣。臣因为水军势头强劲,未及回船,直到中午才到达秣陵。浑所留的接受节度的令箭,想让明天回围石头。还索要军队人员的名单,臣认为,既然皓已经前来投降,就没有理由空着围着石头。要确定军队人员名单,也不是当下紧急的事情,不可照单全收,不能无视明确的规章制度。
事奉君主的道路,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生死由此而定。如果为了回避罪责而顾虑的话,那就是做一个不忠诚的臣子,对君主和国家都不是好事。武帝阅读了信函,知道王浑嫉妒浚的功绩超过自己,冒奏朝廷,所以他没有追究浚的罪责。王浑见武帝不追罪王浚,又派人急速送去悄悄告诉周浚,说浚烧毁了皓的宫殿,私自不去朝廷。还上奏说,武帝不接受。王浚得知后,连忙又派人上表说:臣触怒了上天的主宰,以致罪责不可穷尽。逆忤贵臣,祸患难以预料。孙皓本来想要降贡,左右已经掠夺了他的财物,放火烧宫,臣到了之后,才阻止了这一切。周浚先进入了皓的宫殿,王浑先登上了皓的船,我后来入内,却没有席位坐。如果有宝物的话,浚和浑早就得到了。今年平定吴国,确实是一个大喜事,对于臣来说,又增加了罪责。武帝阅读表章后,置之不理。说起来杜预、王浑、王浚等人既接受了吴国的投降,率领着众人振作精神返回京城。第二天,王浑、杜预、王浚等人一起面见了吴国主。吴国主皓躬身拜伏称臣,武帝宣召皓上殿,赐予他锦墩坐下。
武帝说:“朕布置这座位已经等待您很久了。”皓说:“我在南方,也布置了这座位,等待陛下。”武帝大笑,设宴款待他们。封皓为归命侯,封他的儿子孙瑾为中郎将,随同降将官员都封了各种职位。丞相张悌死节,也封赏了他的子孙。史官的断言是:《历年图》上说:王浚率领着孤军远征,以忠诚和愤怒之心决胜战场。首先冲锋陷阵,深入洛川,扫除了陵寝,有多少可以去的。
讨伐叛逆的计策,以童子提率领一支部队,奔驰下江东。老者和儒生宿将,狼狈失去地位。开拓土地一千里,真是英才啊。文帝继承了父兄的业绩,师友忠贤,实现了早年的志向。赤壁之战,决定了疑虑,以击败了强大的敌人。没有明智而又有勇气,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占有荆州和扬州,薄弱于南海,世代传承
不想错过《白话两晋秘史》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