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知青大返城(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她笑着和林霄函对视一眼,两人都没出声打招呼,然后便就这么并排坐在书架之间,认真地看各自手里的书。
经手看完的书越来越多。
他们在图书馆里留下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激情与忙碌之中,剩下的半个学期过得也很快。
很多人觉得自己都还没干什么呢,便到了暑假。
暑假来临,大家自然离校回家。
当然也有因为家离得太远,回家路费太贵,同时又想要留在学校继续学习的,便申请了留在学校里继续自学。
像初夏这种,回家过暑假也并没有完全给自己放假。
放假之前她就从图书馆借了不少的书,回家的时候放在旅行袋里带回来,即便是在家里,也是有空就看书学习。
因为心思大部分都在学习上,初夏也没多关注院儿里的其他事情。
当然事情也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和小说里的一样,蒋冠杰在夏天的这一次高考中考上了本地师范学院,韩霆也继续在乡下呆着。
对于蒋冠杰考上了师范学院这个事情,胡同里的人见面就恭喜,但徐丽华能看出来并不高兴,每次都笑得很勉强。
但她也没有再强迫蒋冠杰考第三次,秋季开学直接入了学。
也是这一年的夏天,全国学校全部改为秋季入学。
他们七七届入学的自然就不跟着走了,下面的小学中学都配合着政策延长半个学期的课程。
蒋冠杰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是初夏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
这个学期较上个学期而言,全国各大院校的学习生活都在逐步走上正轨,慢慢开始有了点上课学习以外的社团活动。
年底的时候,小岗村包产到户的事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在学校里自然也是一样。
在这个新旧思想转换之际,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要表达要探讨,于是经济系的学生们酝酿着准备创办杂志。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知青大返城运动爆发。
从云南开始,然后蔓延到全国各地,知青们开始奋起反抗,集结抗议,要求回城回家。
元旦过后不久,学校开始放寒假。
而为了创办杂志,经济系很多同学申请留在学校没走。()?()
初夏作为本地人离家近,回家过年最容易,自然也留在学校帮忙。()?()
留校暂时不回家的事当然要跟家里人说一声。()?()
于是初夏在放假的第二天,中午吃完饭以后抽空回了趟家。
?想看舒书书的《七零女配漂亮逆袭》吗?请记住[]的域名[(.)]???+?+??
()?()
到家进胡同的时候还没到傍晚下班时间。
初夏进胡同走到八号院外的时候,刚好碰上了来送信的邮递员。
邮递员知道她是八号院的,便把信给了她。
信是韩霆从乡下寄来的,初夏扫了一眼信封,便拿着信进了院子。
因为天气冷,院子里没有人。
初夏进二门后直接沿走廊往东屋去,走到东屋门外,她拉起一点门帘,往里头说了句:“大妈,你家来信了。”
王翠英和李兰正在屋里糊纸盒。
听到初夏这话,王翠英忙道:“初夏放假回来啦,快进来呀。”
初夏应一声拿着信进去。
李兰拎了水壶给她倒了碗热水,让她喝点暖暖身子。
李兰这么客气,初夏自然不好意思推辞。
她忙把信给放到桌子上,从李兰手里接了碗,抱在手里暖手。
那边王翠英又笑着跟初夏说话,问她:“这应该是放寒假了吧?”
初夏笑着点点头道:“不过学校还有点事,还得去。”
王翠英笑着又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初夏和王翠英在这边笑着寒暄,那边李兰已经拿起了信封撕信,并插了空跟王翠英说了句:“是三儿寄来的信。”
每次韩霆寄信回点废话,所以王翠英并不期待。
但信里到底写了什么样的废话,她也还是要听的。
李兰撕开信封,把信纸从里面倒出来。
然后她拿起信纸展开,一字一句地给王翠英读:“亲爱的爸妈,组织上已同意我们回城,等手续办好,我和超子、锅盖很快便能到家……”
信读到这里,读信的李兰还没反应,王翠英已经怔住了。
没等李兰再往下读,她立马睁圆了眼睛打断了李兰问:“你刚才读的什么?三儿要回来了?”
李兰这便又往回读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读了什么。
她也有些激动起组织上已经同意他们回城了,等手续办好就回来,这个信在路上走的时间不短,我估摸着要是顺利,过不了几天就该到家了。”
王翠英听完这话瞬间激动得快不行了。
她激动得险些背过气去,忙用手捂住自己的胸口。
捂片刻眼泪都下:“我的三儿啊……总算是能回来了……”
初夏在旁边抱着碗暖手,脸上挂着事外人的淡淡笑意。
刚才在胡同里从邮递员手里拿到信,看到信上韩霆的名字,她就大概猜到了这件事,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惊讶。
韩霆差不多就这两天就该到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大学禁止谈恋爱这件事感兴趣有疑问的往下看,不感兴趣没疑问的跳过哈~
↓
1977年,中断多年的高考重新恢复,在乡村小学代课的王坤考入华中工学院,班上有5个已婚同学。
事实上,恢复高考后的两三年里,高校对考生的身份和年龄限制放得很宽,许多已婚知识青年纷纷报考,有些考生甚至已经做了父母,但他们进校后,也不得不忍受别妻离子的煎熬,和其他同学一样住集体宿舍。
“考进大学后再结婚?那是天方夜谭!?()?♀??????()?()”
王坤回忆,当时一开学,系领导就开会宣布了几条“铁律()?()”
,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谈恋爱,否则就“卷起铺盖回老家()?()”
,更不用说结婚了。学习机会得之不易,以身试“法()?()”
的成本又实在太高,尤其是“新三届”(特指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77级、78级、79级大学生),当时的唯一想法,就是拼命学习。
随着思想的坚冰被打破,各种思潮在高校次第涌现,如作家张者所说,校园里的几乎每一个青年男女,“心中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或者将情书偷偷夹在书里,以借书的名义彼此传情;或者在草坪上坐着,轻轻吟诵几句诗歌,享受甜蜜;爱情,就像是春天里的草,挡不住地生长。
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婚恋管理依然非常严格。甚至有学工老师,对学生恋爱情况进行或秘密或公开的调查,强行拆散所谓“死不悔改”者,以此作为一种惩罚和警示手段。
余菲婧,198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在她的记忆里,谈恋爱会影响毕业鉴定,进而影响分配,所以同学们大都比较谨慎,“但是只要不太过分,恋爱也还是能偷偷摸摸地进行。”
然而,对于一些有“过分举动”的学生,学校一旦发现则毫不客气。“我认识一个昆明工学院的女生,长得很漂亮,有一次在寝室里跟男朋友亲热,被老师当场抓住,直接就开除了。”余菲婧至今犹觉可惜:“没办法,校规上白纸黑字写着呢,是不能违背的。”
已无法查证到底有多少所高校,将“不允许谈恋爱”写进校规。而1990年之后,这些校规陆续开始修改。
1990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这是中国恢复高考以后,第一部正式的管理大学生的行政法规。作为各高校制定校规的最重要之依据,规定里并没有出现禁止学生谈恋爱的条款,紧闭的大门开始稍稍松开。
但是,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表面上看,这个有些拗口的句子,说明了对“擅自结婚”的处理措施,但实际上,它强调的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审批权和否决权。
寥寥25个字,实则是一条“禁令”,自此,在校大学生结婚被教育管理行政部门正式判了“死刑”。
不想错过《七零女配漂亮逆袭》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