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楚成阳北漂 > 第15章 北京刘家窑结缘《北京文学》

第15章 北京刘家窑结缘《北京文学》(1/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北漂

文/楚成阳

第十五章北京刘家窑结缘《北京文学》

在现实生活里,我用艺术咏唱自然和灵魂,没有和谁争执,也不盲目崇拜谁。自然和人类的故事,你怎么书写?一种红色信仰,人民的幸福,劳动最光荣!

所谓的大家风范,就在于你是不是人民的代言,庄稼地里的汗水表演,而不是鬼哭狼嚎仙神传奇。

2010年夏天,我和同村的老程一起去北京某市政公司务工体验最基层的劳动。

同行的还有我们同乡镇的50个民工,小毛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毛和我同村同一个队,又是同龄,还有共同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

工作之余,我们时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和写作心得。

小毛比我小一岁,属猴,个子高高的大嘴巴子高鼻梁,爱说爱笑。

一有时间,我们就结伴去转悠转悠,最常去的就是公园和报刊亭。

去公园是为了清静,可以消除工作的紧张和疲劳。

去报刊亭是为了购买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和杂志,补给灵魂深处的红色精神。

在北京刘家窑,我们的宿舍是公司老板租赁的一家旅社。

旅社的住宿条件也不错,不太好也不孬,但是环境还是可以的,比工地上的民工宿舍好得多。

我被分配的工作是长夜班,负责为我们值夜班的民工上下班开门。

我坐在防盗门门内,有门铃声呼叫时才去开门。工作轻松愉快,有时间看手机写日志。

这个门卫工作很是适合我,今年的北漂真的很不错!

这是一个周六,月朗星稀灯火通明,微风徐徐。

22点30分,门铃声响了。

我去开门,两个男人把在红星旅社居住的服务生张燕送到门口之后他们就转身匆匆离开……

张燕已喝得醉醺醺的,体态福胖皮肤洁白的张燕左歪右斜而一屁股蹲在我的马扎椅子里。

二百多斤的身体把我的椅子蹲成了两半,呜呼!搞笑搞笑!

这家旅社是私人旅社,这里不仅居住着我们民工,还有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做酒陪的服务生。

我把这位服务生送到了她的宿舍后,有点冷丝丝的感觉,无所适从回到自己的岗位……

在北京刘家窑,有一种质感良心,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去做好自己的手头、脚下和心里,读书写作是我的本分,打工体验生活是为艺术之路书写熔炼,好诗好文好歌,都是从最基层的劳动中结晶而出。

白天休息好之后,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报刊亭。

报刊亭里,我看到了一本白皮杂志,镀金图案纪念《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特别专刊,这是《北京文学》2010年第9期——

这期纪念特刊,不但匠心独运精心设计,而且增加到200页,定价不变,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一份名家云集、内容大气的生日礼物。

本期打破常规栏目编排惯例,隆重推出“特别献礼”“特别推荐”两个重量级栏目。“特别献礼”汇集了当今五位知名作家的力作,篇篇精彩。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短篇新作《春风夜》显示出作者观察生活、摹写人性的深厚细腻的功力。著名作家石钟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细菌》,依然跃动着《激情燃烧的岁月》般的激情。在文坛素有“短篇王”之称的刘庆邦的短篇小说《丹青索》涉足绘画,显示了他创新题材的艺术努力。以满清皇族系列小说知名的作家叶广芩的中篇小说《拾玉镯》,以及被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看好的山西作家曹乃谦的中篇新作《雀跃校场》,也都有不凡的表现。本期头条“特别推荐”栏目推出了当红美女作家崔曼莉的中篇职场力作《求职游戏》,该作是近年来涌现的难得一见的职场力作。

看到这期《北京文学》特刊,我有一种兴奋感,这是本刊的心意,也是艺术之路的探索,看好这期杂志,我就掏钱买下。

从此,与《北京文学》结下了情缘。

说到《北京文学》,我在日记中记下了我和她的深爱,爱浓泥土情暖故乡——

●我和《北京文学》的故事

2021年6月26日,我从微信朋友圈得到《北京文学》征稿的消息,勾起我难忘的回忆,和《北京文学》交往是从2004年我组建自由撰稿工作室时开始的。

记得我们工作室征订了两份报纸《文艺报》和《中国摄影报》,三份杂志《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和《北京文学》。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文学》,他关注最基层的作者,作者可以通过电话跟编辑沟通,编辑给作者点评文稿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读者热线火热《北京文学》,泥土芳香,接地气芳草心。

伴读学习和写作投稿同时进行,是青春的梦想召唤着我,是现实的生活温暖着我,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父辈缺少文化的苦,我立志要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乡土之路。

短短的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虽然在《北京文学》上没有发表代表作,但一个文字的启示,一个问候的表达都是我对《北京文学》的深爱。

2005年,由于家庭所需,我停止在故乡经营自由撰稿工作室的脚步,又开始了北漂的征程。

从2005到2010年的5年间,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就是读书写作了。但这5年,没有给《北京文学》投稿,把一种牵挂思念放在心里,踏实诚恳地做着自己最基层的事情。

最难忘的是2010年夏天,我在北京某公司上班,在刘家窑工作区做保卫工作,上的是长夜班。白天,睡醒了的时候,总是去报刊亭浏览当天的报纸和杂志。记得是立秋之后的一天,我在报刊亭浏览时,发现一本与平时杂志不同封面的《北京文学》。于是,我便招呼报亭老板拿来看看。这是《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特刊纪念。此刻,我不假思索得将这期杂志买下,回宿舍好好欣赏拜读。

说起给《北京文学》投稿,有很多曲折的故事。《北京文学》要求的是文字打印稿,不要电子邮件稿。要邮寄就要找打字社找邮局,有点耽误时间,说起来很是不方便的事,于是就冷淡了对《北京文学》的投稿。

最后一次投稿是在2015年夏天,我在北京京林园林公司任职时,在昌平半壁店工作区上班,利用业余时间和工友一块坐公交去顺义区高丽营镇上的邮局邮寄稿件,至今都没有音讯,不知收到了没有。稿件还是在故乡外出前打印好的,不然的话更不方便了。其实,这次投寄稿件是坐公交往返10,99公里的路程,再加上步行1,2公里。可见投稿邮寄的繁琐。从此以后,就不再给《北京文学》投寄文学稿件了,也跟他少了来往。

岁月不饶人,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有饭碗有事业就好!与人与物的情感是岁月河流的沉淀和冲刷。不忘初心,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自我观念,一颗红心一种红色信仰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会给耕耘者浓厚的生活奖赏!

祝福《北京文学》!

祝贺《北京文学》!

我们的友谊永远珍藏在红色灵魂之上,用艺术去完美缺憾的青春梦想,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2021年6月26日为《北京文学》作于河子书屋

作为乡土文学的执求者,我知道该怎么去做,基层地气人脉这是最受欢迎的文学故乡!

看好脚下,与最基层体验草根生活,和《北京文学》无关,和我的岁月花儿红相伴,最初的求学,电影学院的初衷,我知道高粱和小麦的情暖。我的日记最懂基层,我在《河子日记》中写道——

●谁发现了你

你有你的为人处世

谁发现了谁

谁挖掘了谁

不说垃圾人才

因为不是有缘初见

过来的人不说你中奖的事

故乡有故乡的云

远方有远方的雨

狂妄自大不说过往

有追求的草根叱咤风云

意外的人缘故事有了收成

不说多与少

不说精品与垃圾

普通人的光彩在现实生活里捕捉

人光彩了

不要骄傲

有财是你生活的造化

也是有人承认你的普通

画个眉毛

却没有眼睛

灵魂何处

有心人却不懂

看好现实是普通人的阳光

2021年3月16日看人间艺术风景而于北京电影学院

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面对最初的梦想,你不必彷徨,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玉米和大豆养育了我的才情,用文字表达心声讲给《北京文学》——

●玉米泪

一场无情的暴风雨袭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楚成阳北漂》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