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微山湖采访记(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特色社会
民族大众科学
为人民服务
贴近百姓
喜闻乐见于群众
艺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作家刘绍棠乡土文学
特色景观
懂得拿来和吸收
懂得民族和本分
懂得血脉融情感恩
万变不离土
土出了自己的风格
土出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品牌和丰碑
2020年8月16日再读乡土作家刘绍棠散文随笔集《如是我人》而作于黄河湾
乡土作家文丹,是作家刘绍棠的门徒,文丹曾前往北京拜访刘绍棠,对乡土文学的命运去论证宿命反弹,做好最亮的自我,土出一个农民作家的信仰和憧憬。
接到采访通知后,4月20日,从黄河岸边的故乡杨柳村出发,在丹城汽车总站乘坐丹城——微山的长途客车。
这年的我,刚从老家搬迁到新村,因为盖房,家里手头紧,但为了心爱的文学事业,我还是筹集路费启程了。
文丹的家在铁道游队影视故事基地——荷花的故乡。有一本《荷花》杂志,他就是创始人,他除了自己创作之外,还坚守最初的梦想去扶植文学新人。
来到文丹的家微山市荷花镇,已是傍晚时分。文丹不在家,他妻子告诉我,他去微山市作协参加会议去了,不知什么时间回来。
我只好采访了他的妻子和他的助手,侧面了解了他的文学事迹。
文丹,山东微山人。九三学社成员。一级作家。1975年毕业于山东微山市第二十一中学。1975年开始创作,1976年参加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培训班学习,后一直在家乡微山镇坚持业余创作,1991年后历任微山镇文化中心站站长,文丹当代文学馆馆长、馆员、微山市第六届政协委员。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丹现任文丹当代文学馆馆长、馆员、荷花文艺社社长兼总编、孔子函授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微山市政协委员。
在文丹当代文学馆一个小时的座谈中,我从一个农民作家成长的岁月里品味到了草根文学爱好者的坚强执着。
微山湖里的荷花,生活里的荷花文艺,《荷花》里的文学新人,都成了我岁月花儿红的点缀。
文丹的妻子赠送给我当时最新的《荷花》杂志6期。
回到家之后,我把去微山市荷花镇的点点滴滴整理成文章寄给了我所兼职的杂志社。
微山湖采访之后,我有一种新的思索,对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启示。乡土文学的发展理念和时代空气相融,乡土文学的繁荣芬芳和地域风貌密切关联。
分析作家文丹的杂志经营和对文学新人的扶植,我明白了一个新道理,物质金钱和文化奉献合唱才有了新文学,不知您是不是和我共鸣?说与不说都有生活故事缩影,这是我从多家自发成长的文学团体总结得来的精品理论。
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为文学而行走,乡土是我的根!从黄河出发,远走有植物和动物的地方……
——这就是我的乡土文学观。
2004年6月,我去省城采访。我在采访归来的络上,偶遇一位杂志社记者,有缘谈到乡土作家文丹的事迹,这位记者详细给我介绍了这位深入最基层的土作家——
在乡土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这样一个执著痴迷的追求者,他把对故土的眷恋、对乡亲们的厚爱凝于笔端,无怨无悔地讴歌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就是扛鼎乡土文学创作大旗的山东作家文丹。
关于文丹乡土文学作品,人们有着较多的阅读愉悦和艺术感受,然而更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他在面对生活窘况时,不但能坚持文学创作,而且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放到发现、培养农村文学新人和推动乡土文学的事业上。
1986年10月,文丹倡导成立了荷花文艺社,并担任社长,集合起一批乡土文学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共同探索、耕耘。微山市和微山湖周边几个县市的文学青年纷纷带着习作赶来求教。在许多日夜里,文丹和他们交朋友,谈文学,帮助他们修改作品,还多次到家乡的中小学作报告,鼓励青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勇闯文学殿堂,把一些较为成熟的作品收入他主编的《星星》丛书和作家文库丛书。
为了编辑修改会员们的作品,文丹曾多日熬夜,竟致累的病倒住院。亲友们心疼地劝他:“你这么累这么苦为了什么?”文丹笑了笑:“为了让咱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学走向全国!”
为了家乡的学子成才,文丹先后被18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在北京、山东、吉林、河南、黑龙江、湖南等省市作自学成才报告和文学创作讲座600多场次,国家政协领导称赞文丹“人民作家,光耀乡土”。原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称赞文丹:“荷花文艺社的路子正,无愧为农民的乡土文学社团”。原中国文联副主席题词:“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目前,荷花文艺社已被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经国家民政部、中国文联批准)发展为团体会员,拥有全国各地会员5000余人。
2001年文丹为弘扬乡土文学,扶植和培养文学新人,面向微山湖的父老乡亲、面向人民大众,自己出资并自己编辑、设计、校对,创办了《荷花》杂志,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从此,他冒严寒,顶酷暑,不顾一切为杂志奔波着,忙碌着,一期又一期的出版着,使一大批有才华的农村青年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在荷花斋,文丹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每天都挤出时间来接待登门造访者,还要阅读来稿来信。一名在某学院读大三的微山籍学生任齐在来信中说:“作为你的一位小老乡的确被你顽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也深深敬佩你热爱家乡的一片赤子之情……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很想得到你的指点。”文丹在复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和成长经历后,真诚鼓励她:“你酷爱文学并坚持业余创作,那就大胆地去追求吧!莎士比亚说过,上帝把亚当贬落到人间后,所制定的戒律第一条就是要用自己的血汗换取面包。成功和辉煌来自于艰辛和磨难……活就要活出一种气概,一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志士之气。”文丹用他的人生经历,更是用一种精神,时时在激励后来者。
作为一个从农民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文丹生活并不富裕,仅靠以文养文的笔耕收益难以维持杂志的开支,他却个人出资几十万元,成功地举办了“荷花杯”全国乡土文学大奖赛,他有一个酷爱乡土文学的赤子之心,他是一个强者,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贴近人民的作家。
对于故乡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赞颂,文丹从来是不惜笔墨的。在这些普普通通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身上,文丹寄予着一片爱恋之情。文丹的小说,就像一首田园诗,轻轻地勾起曾经的过往与记忆,悄悄地诉说着逝去的似水流年。它温馨又温暖,质朴又真挚,事无巨细,娓娓道来,无论家长里短,还是街谈巷议、乡间传闻,都一一落入笔端,诉说着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乡土故事。
正是因为有这种接地气、贴着人心的写作,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写荷花飘香的家乡、写微山湖畔的乡亲们,因此文丹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种清新的、纯朴的气息,氤氲着微山湖畔的泥土芳香……
听了偶遇记者对作家文丹执着乡土文学的事迹,我从灵魂深处剖析解读文丹这个人和他从事乡土文学事业的事,收获一下几点收益:
一个人,尤其是农民作家,这类人成长的心声沉淀。
一、天才酝酿,奋发图强。
二、人脉奖赏,贵人相助。
三、夫妻恩爱,相互理解。
四、群众拥护,举手之劳。
五、新人奉献,有求必应。
六、众人拾柴火焰高,众筹资金事业红。
土出才气这是上天和人缘的高度奖赏,从有成就的人才身上,我看到了这6条生活闪光点。
微山湖采访之后,我有新的发现,单靠一个人拼命三郎似的努力不可能成就大事,也许会因为命运而落魄街头,也许会因为坚持而功成名就。造化捉弄人,就看你为人处世的现实能力了。
北漂的路上,我有我的个性选择,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有舍有得乐于奉献基层。从泥土脚下收割自己的庄稼,大豆玉米花生小麦都是我的生活食粮。
现实生活风雨中,因一次打击不再和小人赖人争执,不再与名人大家攀比,我是黄河的儿子,我有我的生活圈和事业市场,诗歌泥土芳香咏唱最基层的劳动,这就是土作家的我,坚守最初的梦想,一路前行在北漂的路上。
我在《荷花》杂志上发表过作品,我曾加入了荷花文艺社,作为乡土作家的一员,我富有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精神,我拥有了红荷与蜻蜓的融情,昨天的付出有汗水,今天的收获有莲藕。当下,在自媒体家族中历练着耕耘着,我很充实温馨和幸福……
微山湖采访的故事,终生收益,在我的文学故乡,我用心血歌唱火热的生活,感谢生活中的人脉和善事,才有了我可爱的乡土,我在新年寄语中这样写到:《把你的名字写进我的日记》,感谢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和我相关的人和事都是我乡土文学的正能量——
●把你的名字写进我的日记
——中国黄河文化艺术传媒新年祝福
文/月月
2021年的春秋,365个日子的耕耘和奔波,和友人一起走过。
2022年的冬夏,和友人一起期盼。
2021年12月31日,一年的匆匆定睛最后一天,你有何心愿?
回忆往事,不乐和快乐都在。
友人呀?你是否知道,在我的岁月河流里,在我的日记墨迹中,你的名字都记录在我的日记。
生活美好,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有,更让人快乐的是精神家园的充实。
不是友人说的纸上谈兵,而是心海真言的实际行动。
人的一生,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富有正能量的爱好和身心健康。
生活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和奋斗,而且更重要的是是家国情怀。
夜空中的北斗是方向,蓝天中的红旗是信仰,和友人一起勤劳致富。
想起我的恩师杨柳沙老师,从采访到播音主持的泥土风格唱响了黄河故乡。
想起我的游子师长张涛声老师,滨海报社的7人编辑风采温暖了我海风之漂。
想起我的西北之旅兵团农场检察院师恩采访邀约的红柳风情。
想起北京《长城日报》编辑陈杰老师的教诲和指导。
想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风情》的倾情相约。
想起《乡土文学》杂志社《读者来信》编辑老师的鼓励。
想起《红叶文学》的岁月伴行。
想起《银杏文学》的点滴耕耘。
想起首都人民广播电台老师颁发奖金和证书背后的祝福和牵手。
想起黄河省三门市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大树组建文学社的盛情邀请,大河记者站建站的艺海丰碑。
想起微山湖采访,第二代乡土文学大师文丹老师的指点和给予的厚望终生难忘。
想起长江省绿柳经济广播电台老师采录稿件并发放稿费汇款单的鼓励,都是艺术路上的深情感言。
没有忘记文学社友人凡尘等一大批文学挚友,没有忘记漂泊之旅游子葛绿光等一大批打工好友,没有忘记每日300封读者来信,没有忘记网络平台播音主持桔子等同事,没有忘记中国黄河文艺之声三木等千万读者和听众。
2021年12月31日,一年365天的最后一天,作为文艺路上黄河之子之一员,向所有支持我们中国黄河文化艺术传媒发展的同仁友人和师长致以新年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祝大家家和万事兴,祝大家工作愉快事业有成!
岁月匆匆,年轮增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并肩作战,为乡土文学潜身耕耘在乡村战线上,好好致富我们的家园,好好编织我们的乡土梦想。
2021年12月31日寄语元旦作于黄河湾
不想错过《我的岁月花儿红》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