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无一不是乱象丛生(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三兄弟僵立原地。
朱棣怒喝:“滚出去!”
三人如惊弓之鸟,匆匆离去。
大殿之外,
朱高煦满腹疑云,对皇帝的意图摸不着头脑。
“殿下!”
朱瞻基向朱高炽行礼问候。
朱高炽却心乱如麻,只是摆手示意,深陷于对父皇话语含义的苦思中。
朱高煦紧抓住朱瞻基,迫切地询问:“你小子应该也听说了吧,皇上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朱瞻基含笑回答:“二叔还摸不着头脑吗?皇爷爷的安排简单明了,就是我爹负责奏折,二叔您暂且安守家中,至于三叔,自然是负责捉拿刺客。”
朱高煦恍然大悟,心中暗忖:这老头子是要限制我的自由啊!
朱高炽拽着儿子急忙离开:“走吧儿子,你也不必再进宫了。如今皇上疑心重重,咱们还是回家去,专心写奏折吧。”
……
一场刺杀事件,让朱瞻基见证了何为天崩地裂!
皇城、太子府、汉王府、赵王府,无一不是乱象丛生!
他的父亲,太子,在家冥思苦想,笔耕不辍地写着奏折;
朱高煦,汉王,终日在家抱怨,皇帝父亲翻脸无情,用他时捧若明珠,不用时弃如敝屣;
朱高燧,赵王,忙得不可开交,每天不抓几个刺客,都不好意思进家门;
内阁大臣们个个心不在焉;
朱棣似乎中了邪,见到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就指责太子是幕后凶手,要求他们拿出证据;
朱瞻基也被迫闭门不出,日复一日地被父亲拘在书房里,研读《论语》、《中庸》。
仁义礼智信!
他无奈地想:这简直是要对我进行思想改造啊!
孔夫子的一段随意发言,竟被后辈们曲解其意,或许他在如厕时的一声轻叹,便被门徒误听,写入《论语》之中,成了后人顶礼膜拜的至理名言。
而朱高炽为此事发愁,摇头不止。
朱瞻基抛下手中的《论语》,走到朱高炽身边,问道:“爹,皇爷爷交代的奏折,您还没写好吗?”
“难,难,难啊!”朱高炽犹如被高考数学难题困住的学生,一脸苦恼,头发被抓得乱糟糟,笔杆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牙印,草稿纸在他手中折成了扇子。
朱瞻基心头也在思量,究竟是谁刺杀了皇爷爷。
首先排除了自己的父亲朱高炽,再想想二叔朱高煦和三叔朱高燧,都不可能做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那么,剩下的嫌疑就只有各国使节了。
朱瞻基轻笑道:“爹,您何不将此事推给那些使节?他们之中龙蛇混杂,混入刺客也不足为奇。”
朱高炽无奈地笑了笑,说道:“瞻基,这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皇爷爷让我写这奏折,不仅要指出真凶,还要阐述原委,这不是明摆着给我出难题吗?我若是写得过于详尽,他必定会追问我是如何得知的,是否会怀疑到我头上;若写得含糊不清,他又可能责怪我无能。”
朱瞻基托着下巴,疑惑地问道:“父亲,我觉得这件事不像是二叔或三叔所为,会不会是那些外国使节策划的?”
不想错过《大明:缔造日不落,铸造神话帝国》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