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您吃了没(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当家的,咱们给她找房子,不会有什么麻烦事儿吧?”
杨远信摇头:“不至于,她都没跟着被处理,咱们就更没关系了。
明儿陪她去完市府,咱们就算功成身退了,以后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咱们连地址都没留,但凡要点儿脸面,也明白啥意思了。”
说完别人的事儿,杨远信躺着盘算起来了自家的事儿,琢磨着是辞工还是辞工呢?想着想着嘴里就带出来了这俩字。
大半夜的,李水仙觉着自家掌柜的别是魔怔了,立马坐了起来:“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好好的怎么说辞就辞呢?这一大家子吃穿嚼用,总不能就靠着福平吧?”
李水仙说这话是有缘由的,目前家里的顶梁柱还是杨远信,前些年的时候,月俸七八十元,年底的时候东家还会给个不小的红封。当然这几年是八十岁的老太太过寿—一年不如一年了,这年头法币也就比擦屁股纸好点儿,可东家有门路,法币跟配发的其他东西加一起,也没算降下来多少。
杨福平的收入就没这么多,一个小管事儿,月俸好几万法币呢,不过好在供职的是粮行,除了这么些快首追天地银行面额的钞票,配发的都是些粮食,这可比银元还顶事儿。
(45年到49年,物价飞涨。《中国物价史》一书中记载,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币能够买到:1937年两头大牛、1939年一头大牛、1941年一头猪、1943年一只母鸡、1945年一条鱼、1946年一个蛋、1947年一只煤球、1948年4粒大米。以上物价年头到年末有波动。)
不管是哪个行当,月俸一拿到手,那也是当天花完,等到第二天都不知道什么价了。
李水仙坚决不同意当家的突发神经,掰着手指头算:“不说那不值钱的法币,费嘴。咱就拿现大洋说事儿,咱们一家七口人,米面从老家拉来也就算了,可其他的呢,油盐肉菜、烟酒、茶水、应酬、剃头、洗澡、书报费,这样合计每月至少要三十多块钱。
还有钱妈一个月雷打不动的7块钱,一年两身衣服,再算上包车的钱,五十块钱都打不住。
就这还没算上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过年过节做套衣服什么的。
你现在就辞工不干,家里那点儿老底儿够干啥?”
杨远信闻言,微弱的挣扎道:“再干下去,还不知道什么光景呢。”
李水仙不当回事儿:“天塌下来有高个儿盯着,哪个行当不发法币?就是林老师也是每月多少万的拿着。政府雇员也一样的发。
再说了你多挣一个子儿,家里就少花一个子儿,你要是觉着我说的不对,明儿你跟你儿子商量商量。”
杨远信无声的叹口气,茶庄现在就是个妖怪洞,自己就跟那细皮嫩肉的唐僧一样,进去或蒸或煮,或烤或白灼,总之就没个好下场。
按照老爷子留的信儿,估计干到旧历年后,东家就开始忽悠自己接手茶庄了。
到会儿连个推辞的理由都不好找,进货的渠道是现成的,也有固定的老客户,店里的老人也都踏实能干,柜上也也没啥大的欠账,最终要的是,东家要的价儿还相当良心!
杨远信琢磨了半宿,早上晕头晕脑的醒了过来。给自己泡了一壶浓茶,坐在廊下清醒清醒。
初冬时节,院儿里的石榴树上还有几个特意留给鸟吃的老石榴,看着被凿空了半个果子,在风中摇摇欲坠,说不得哪天就会掉下来。
越看越觉着兆头不好。
正寻思着,一旁过去个迷瞪着脸的杨福安要去胡同口的官茅房,路过他爸的时候惯性的打个招呼:“爹,您吃了没?”
杨远信看着自己的憨儿子不想搭理他,钱妈还在忙活,饭都没熟呢,这问的算吃的哪一顿啊!
不想错过《活在民国当顺民》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