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12]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100-235页
[13]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243页
[14]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263-268页
[15]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268-269页
[16]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270-271页
[17]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299-301页
[18]H·舍恩,《波罗的海,1945》,第308-309页
第十章 地狱里的天堂和波美拉尼亚的陷落
整头熊都是我的——毕竟是我杀了它。*x~z?h+a-i!s+h,u!.~c¨o_m-
——约瑟夫·斯大林[1]
尽管苏联红军从东面,英美军队从西面侵入帝国的疆界,但希特勒依然信心十足。他顽固地坚信,他们那种利益相矛盾的联盟是无法长久的。他不断提醒自己的随从们,德国人民遭到敌人的包围,这已不是第一次。七年战争期间,法国、奥地利和俄国的联盟似乎即将消灭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但随着俄国伊丽莎白女皇突然病逝,反普鲁士联盟解体,这使腓特烈大帝赢得了胜利。希特勒相信,这种情况会再次上演。
盟国也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盟不过是因为存在一个共同的敌人而已。早在1941年,因为接纳斯大林为抗击德国的盟友而受到批评时,丘吉尔反驳道,如果能打败希特勒,他“愿意跟魔鬼合作”。战争初期,盟国的胜利遥不可及,没有什么理由纠缠于“三强”(英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分歧。但现在,随着各自的想法转向战后的将来,他们之间的分歧似乎越来越大,以一种希特勒曾准确预言过的方式形成了联盟破裂的威胁。
1943年,三强国的领导人在德黑兰举行会晤,苏联方面明确表示,对于波兰边界问题,他们只接受与“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大致相同的结果。由于无法在西线及时开创第二战线而倍感尴尬的英国和美国,几乎无法对此提出反对。丘吉尔所能争取到的只是一种补偿:波兰将从西面得到部分德国领土。
1945年2月初,赶赴雅尔塔与斯大林进行会晤前,丘吉尔与罗斯福总统在马耳他会面。早在1月5日,丘吉尔便在发给罗斯福的一份电报中指出:“这可能是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适逢三方同盟国意见如此分歧而战争的阴影在我们面前拉长之际。”[2] 2月2日,两位领导人在美国海军“昆西”号重巡洋舰上会面时,丘吉尔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精心准备。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分歧给这次会晤蒙上一层阴影,这种分歧既涉及战争该如何进行,又与战后世界的划分息息相关。西线盟军最高统帅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与指挥英国军队的伯纳德·蒙哥马利之间棘手的关系,早在D日很久前便已相当复杂。现在,英美军队沿着莱茵河防线蓄势待发,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发起进攻强渡莱茵河的计划上。
不想错过《普鲁士之战》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