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这幅图显示的是一颗古老的巨大恒星的多个层在发生核聚变。当恒星的核心开始产生铁时,恒星就会坍缩,而且如果质量足够,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
之后,恒星到达终点。铁是最稳定的元素,它的核不会聚合。因此,通过原子核的聚合(核聚变)产生新元素的过程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燃料耗尽,不再有能量流来抵消引力。随之而来的快速坍缩会释放大量能量,行将死亡的恒星会发生剧烈爆炸,这种爆炸被称作“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
超新星是指某个超级巨大的恒星,在生命末期发生的剧烈爆炸。超新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释放的能量,比太阳终其一生释放的能量还要多。超新星爆炸威力巨大,能将新类型的原子散播到整个星系。
假如距离地球500光年以内发生超新星爆炸,那我们就都会被烤焦。但是,宇宙那么大,多数超新星距离我们太远,它的光到达地球时,也只是闪烁一下。天文学家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据他们观察,没有离地球很近的超新星能把我们变成烧烤。(科学家认为,《圣经》上记载的2000多年前耶稣诞生时,天空中出现的明亮星星,或许就是一颗超新星。)
距离地球足够近、能让肉眼看到的超新星并不多。一次发生在1054年,中国的天文学家看到了。但欧洲历史上并没有相关记载。借助望远镜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残留,叫作“蟹状星云”。(参见http://.spacetelescope./images/heic0515a/)
1987年在地球上看到的超新星,是肉眼能够看到的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发,在南半球仅凭肉眼刚好能看到。这次超新星爆发发生在临近的一个较小的星系——大麦哲伦云,距离地球16.9万光年。由于它的光到达地球需要16.9万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看到的是16.9万年之前发生的事。由于这是自望远镜发明以来,第一次肉眼能看到的明亮的超新星爆发,所以天文学家都格外兴奋。
在中等大小的星系,一世纪才会发生一次超新星爆发。因此,天文学家颇费了一些时间进行观察,才搞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洛杉矶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创造了英语中的“超新星”(supernova)这个新词,但直到1957年,剑桥大学的弗莱德·霍伊尔(Fred Hoyle)才与他人合作弄明白了更重、更复杂的原子是如何在超新星爆发中形成的。
罗素·热内
自动观星者
罗素·热内(Russell Ge)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研究者,他能用小型的、便宜的电脑控制望远镜。
不想错过《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