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隋唐史 > 第76章完结

第76章完结(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凡庸、调之物,仲秋敛之,季秋发于州。租则准土收获早晚敛之,仲冬起输,孟春纳毕。

如遇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者免租,损六已上免租、调,七已上课、役俱免。桑麻损尽者各免调。(《唐律疏议》二)

森谷论租庸调云,均田法之主要目的,是要尽人类劳动力与地力,发挥农业社会之全生产力,以图农业中剩余生产之增进,所以原则上田土只分配于十八以上、六十以下得耐劳动之男子。因之,赋税当然不是对亩而课,而是对于分得永业口分田合汁百亩之丁男而课。(《中国社会经济史》一七九页)按北魏初创均田之要因,已见前节,隋及唐初犹是率行旧规,然课役既设蠲免之条,为逃避者开一途径,则并不是向尽人类劳动力之目的而迈进。法令又未规定受田必须自耕,课役之重担,结果总落在贫雇农身上,或延滞奴隶之解放而已。

近人论租庸调者或以为与均田无关(如一九五四年《历史研究》四期邓广铭《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又五五年《新史学通讯》六期张博泉《试谈对租庸调的看法》),虽其持论根据,各有不同,但如就唐之租庸调法来看,都未免陷于片面。余曾提出唐制确建立于均田令之上者凡有五点:(1)后世田可自由买卖,故按亩征税。法令稍上轨道的国家,即使赋税苛重,亦不能违背社会经济之基础,而超然独立为一套。今土田既非任便买卖,如果又不执行授田,单责人民以租若干,微论统治阶级(尤其比较清明时代)不至如此幼稚,恐人民之执梃以抗者亦未崇朝而遍于全国。(2)隋授露田百二十亩,租粟三石,唐授八十亩,租粟二石,租率建立于均田制之上,绝无可疑。(3)按丁征调而不按户征调,即因每丁依令得受桑田(或永业)二十亩,故知调亦建立于均田制之上。(4)授田常不足数,则租调实征之数,不能不设法调整;户等即调整之方法,但同时户等又须依据均田以厘定,可知租调与均田有关。(5)庸似乎离立为一项,然依令,庸过定限则租、调可免,故从立法初意而言,租庸调三者实互相联系,易言之,庸亦与均田制有关(其详说见一九五五年《历史研究》五期)。

(四)杂徭 亦曰色役,名目颇多,大致是:

1.守陵墓人 皆取侧近下户充,仍分四番上下;

2.内外职事五品以上营墓夫 人别役十日;

3.防等 京师文武职事官皆有之;

4.白直 州县官寮皆有之,两番上下;

5.执衣 州县官及在外监官皆有之,并以中男充,三番上下;

6.士力 诸亲王府属有之。

防閤、白直之名,已见于南北朝,大概即近世之胥役。仪凤三年,曾诏令王公已下,百姓已上,率口出钱以充防閤、庶仆、胥士、白直、折冲户仗身等料(《会要》九一。此项料钱亦称资课),故宣宗大中六年诏放免元舅郑光庄地差科色役,中书门下以“随户杂徭,久已成例”驳回。(同上八四)杂徭之征,可说遍及上下,其浪费人力至巨,试观开元廿二年敕减诸司色役廿二万余(《六典》三)便见之。天宝五载敕:“郡县官人及公廨白直,天下约计一载破十万丁已上,一丁每月输钱二百八文,每至月初,当县征纳,送县来往,数日工程,在于百姓,尤是重役。其郡县白直计数多少,请用料钱如税充用。其应差丁充白直望请并停,一免百姓艰辛,二省国家丁壮”,(《会要》九一)即以此也。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