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108.唯《中国农民革命史话》责建德火拼李文相(一四七页),则说未尽当;据《通鉴》一八八,文相事前曾杀建德部下三百余人,且拟执建德以献于唐也。
109.《苏联民族之话》一九一—一九二页。
110.近年有不少批评家,对于北周之兼并北齐,说是能对百姓让步,论隋之代周,又说是对百姓让步,等到唐之代隋,也说是对农民让步的效果。然而怎样让步,没有提出实据,有类于填写公式,使人看不见当日的真相。更如武德七年明令均田,已在“四海清”之后,尤其唐代均田制比隋为紧缩,光说“让步”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111.史苏苑称唐太宗“打退了突厥兵”,(一九五五年六期《历史教学》)考之史文,突厥在此两役均未交锋而退。
112.此山首见《周书》五〇,作“于都斤山”,夏德证为古突厥文碑之tükün或tükün。《隋书》作都斤山,唐则有乌德、乌德建、德建、欝督军、尉都(《旧书》倒为“都尉揵”,今正)、乌都、乌罗德健(“罗”字衍)等异译,当即今杭爱山高峰,可能在推河之东北。(说详《史语所集刊》拙著《外蒙于都斤山考》)丁谦《回纥传考证》误分欝督军、都尉为两山,以后一山为在土谢图汗旗正北,蓝文徵因之。
113.俱罗,《新书》四三下作“掘罗勿”,乃同音异译,李符桐谓“俱罗当为掘罗勿”,殊不知译音无定字,无所谓“当为”也。
114.《新书》二二〇:“流鬼去京师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小海之北,三面皆阻海,……南与莫曳靺鞨邻,东南航海十五日行乃至。贞观十四年,其王遣子……更三译来朝。”所谓莫曳(亦作莫曳皆)靺鞨者即今库页岛(Saxalin)。可参看《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六六—七〇页。
115.大汉,据《新书》二一七下。《通典》一九九讹大漠。希勒格云:此国在今勒拿及叶尼塞流域,东经一百〇八度北纬五十三度之间,即拉德(G.Radde)《东西伯利亚南部旅行报告》中今布里亚特族(Buriat)所居之地。据《报告》,言贝加尔湖沿岸之布里亚特族居湖之北以至鄂耳松(Olchon)峡者最贫,居鄂耳松岛者最富,其富源全在畜牧(《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三九页)。按《通典》称“大汉国在鞠国北,饶牛马”,其说相符。惟《新书》谓大汉“与鞠俱邻于黠戛斯剑海之濒”则大误;据《通典》“鞠国在拔野古东北五百里”。又《新书》谓拔野古“邻于靺鞨”,拔野古,经余证为贝加尔湖地区,大汉在鞠之北,则其西断非邻子黠戛斯(即结骨或坚昆)之剑海。由汉、唐文献及突厥、回纥各碑观之,黠戛斯居突厥、回纥之西北,非其东北。“剑”为Kem之音写,犹云“河”也,近世译作克穆,即叶尼塞上源之一支。(布勒希乃德《中世纪研究》上卷一〇二页)希氏乃释剑海为贝加尔湖,则由于不能正《新书》之误也。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