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226.涉此一故事之讨论,可参拙著《华族西来说得到第一步考实》。(《新疆论丛》六六六七页)
227.向达否认此说,余在抗战时通检各释教目录曾拟“再辨”一篇,以事属琐碎,迄未发表。顷见贺昌群说,我“采用僧祐出《三藏记集录》的《佛游天竺记》作为《法显传》的书名是不妥的,那是另外一部书”,(《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的自序三页)并未能指出是那一部书,似不外袭向氏旧说,当在别处提出讨论。+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
228.关于变文者,可参看孙楷第《张淮深变文跋》,李家瑞《由说书变成戏剧》,(均《史语所集刊》七本三分)及周一良《敦煌壁画与佛经》(《文物参考资料》二卷四期)。
229.《唐代小说研究》新版三九页。
230.《唐代小说研究》新版四三页。
231.曾了若分唐代文家为绮靡、折衷、复古三派,折衷派之代表为王、杨、卢、骆、李峤、崔融等。(一九三五年《中大史学专刊》一卷一期)按世传王勃之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写景虽佳,不脱六朝滥调,列之折衷,未见其当。
232.旧说以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为八代。陈氏云:“古文运动之初起,由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之倡导与梁肃之发扬。此诸公者,皆身经天宝之乱离,而流寓于南土,其发思古之情,怀拨乱之旨,乃安史变叛之刺激反应也。”(《元白诗笺证》一三七页)此其说非特无视唐人之公论及子昂、二张、富吴、李邕等之成绩,亦极忽视历史之时间性;萧、李、独孤致力古文,皆在天宝末以前,(参拙著《续贞石证史》之萧李遗文拾及《唐集质疑》之独孤常州世系条)天宝末颖士已驰名国外,(参旧新书本传)是知受安史刺激云者之任意牵合也。
233.如取郡望以称韩集,则应曰“韩颍川集”或“韩陈留集”,昌黎并非愈之郡望,(说见拙著《唐集质疑》五五页)窃谓不如称韩吏部集之更合。
234.《旧书》一六〇《愈传》及赞对愈文非特未尝推许,且有微辞。
235.有文者未必有行,韩以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其《谢上表》极冗长,末有云:“宜定乐章,以告神明,东巡泰山,奏功皇天”,此与迎佛骨何异。又云:“怀痛穷天,死不闭目,瞻望宸极,魂神飞去,伏维皇帝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怜之”,乞怜之状,令人羞读,明道者其如是耶?唯得失心太重,故对八司马则心怀妒忌,偶被贬则变节乞怜,欧阳修评之云:“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虽韩文公不免此累。”范祖禹《唐鉴》云:“终唐之世,惟柳宗元以封禅为非,以韩愈之贤,犹劝宪宗,则其余无足怪也。”又洪迈《容斋五笔》九云:“韩文公《谏迎佛骨表》,其词切直,至云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坐此贬潮州刺史。而《谢表》云,臣于当时之文,未有过人者,至论陛下功德与诗书相表里,作为歌诗,荐之郊庙,虽使古人复生,臣亦未肯多逊,而负罪婴衅,自拘海岛,怀痛穷天,死不闭目,伏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考韩所言,其意乃望召还,宪宗虽有武功,亦不至编之诗书而无愧。至于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东巡奏功,明示得意等语,摧挫献佞,大与《谏表》不侔。”欧阳固推崇韩文甚至者,犹不免反唇之讥,洪更直斥其献佞,宜也。孔子有言:“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吾人批判,要须看其实行如何,若唯执一两篇文章,便加推许,则直皮相而已。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