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父皇李渊昨天又赋予他一项特权,命他开府洛阳。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同寻常的政治待遇了。李渊还为这项特权赋予了更张狂的注脚,那就是特批李世民拥有自己设炉制钱的特权。这项权力还是挺实惠的,完全是按照诸侯国的待遇安排的。如果说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就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成了他心中难以打开的结。
皇位继承人在这里成了一张看上去很美的名片,中看不中用。在传统中国,每一个人从生下来那一天起,身上都贴着一个无形的标签——名分。《资治通鉴》开篇写道:“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由此可见,“名分”这种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而追求名分,也似乎成了中国人生存世界里的第一要务。用那个在流血的仕途上摸爬滚打了半生的秦相李斯的寓言来表述,生在粮仓里的硕鼠注定会一辈子吃白米,而生在厕所里的老鼠注定一生吃肮脏之物。
有了名分,却不遵守名分,这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这个世界由若干个格子构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格子,这个格子就是我们的名分。走出格子,而又无视格子的存在,通常会让我们陷入危险,它关乎整个社会稳定。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子说:“一只兔子在野地里奔走而百人逐之,并非是兔子可以够百人来分,是由于名分未定,谁都可以争。卖兔者满市,却没有人敢不给钱就拿,是由于兔子有主,名分已定。所以定名分,才能天下大治;名分不定,必将天下大乱。”
乱,是中国文化生存的天敌,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价值观,是和谐与稳定。当然这也是执政者最基本的政治理想,江山永固,千秋万代,唯有如此,利益才可以永远成为自家树上的果实。
中国文化系统里那根撑天立地的柱子——儒学,所弘扬的主旨,就是反竞争、求和谐。竞争带来的是混乱和动荡。今天所提倡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要有雄心壮志,在过去却是非常错误和不祥的。圣人的书里写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各安其分”,那么社会就不会起冲突,天下就会永远太平祥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稳定肯定是压抑和缺乏活力的。然而过去的中国人却乐于忍受这一切。
对于皇家来说,权力的继承也应该“各安其分”。由于对竞争的恐惧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他们宁可要嫡长制的草,也不要自由竞争的苗。如果哪位皇帝或者皇子胆敢挑战立嫡以长的原则,不但在当时要受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死后也必将成为人们全力攻击的靶子。
对于李世民而言,战争不仅让他俘获了军功,同时也让他收获了大量忠心耿耿的文武人才,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日后的秦王班底。李世民手里掌握着一个听命于他的五十人左右的文武官员集团,其中很多人还来自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