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在历史翻卷的巨浪中,没有谁重要到无可替代,任何一个人的倒台或者消失都是无足轻重的,时间会随时将另一个人推到历史的前台,然后取而代之。李渊替了杨广,他又将会被谁替代?所幸的是,现在能够真正威胁到他的是他的孩子。
李渊本就没有动太子的念头,很快就妥协了,他让李建成继续镇守长安。这么大的事,就这样被李渊轻轻地一笔带过。太子毕竟是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在李渊这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既然太子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有问题的就可能是太子的对立面——秦王李世民。一切仿佛都在李渊的操控之中,被动的李建成居然一夜之间成了胜利者,而李世民则再次受到命运的愚弄。
李渊只是推测李世民是这件事的幕后主谋,但是缺乏相关的证据。没有证据,不代表没有真相。武德中后期,李渊对世民“恩礼渐薄”,而建成和元吉则“转蒙恩宠”。只要李建成不犯原则性的大错误,等到李渊百年之后,太极殿上的那个宝座自然是他的。既然如此,在总体形势对其绝对有利的情况下,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李建成根本没有铤而走险的必要。
一方面为了向官员做出解释(太子私自运送铠甲给地方军官是谋逆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李世民发出警告,李渊最后将此事定性为兄弟不和,并归罪于东宫中允王珪、东宫左卫率韦挺和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将三人流放了事。
虽然李世民对这个处理结果很不满意,但也无能为力。为了让自己从这件事中抽身而出,他并没有对处理结果提出任何异议,只是在私下里派人给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送去了三百两黄金作为慰问金。
李渊一直希望李世民安心做一个普通的皇子,不要对太子之位再抱有非分之想。他无意剥夺李世民政治上的地位,更无意取其性命。可是很多时候,人往往被事件拖着往前走,人只是洪流里的一粒棋子。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渊的策略。在李世民出兵平乱的同时,李渊便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他将整件事情进行了冷处理,既没有处分李建成,更没有废立太子。因为他从这次事件中,既看到了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李世民威震宇内、天下归心的现实,也看到了李建成虽然位尊,却处于难有作为的境地。他知道这是矛盾的焦点所在。李渊很清楚:只要在朝堂之外另辟战场,李建成根本无力与李世民抗衡。李建成之所以会自乱方寸,跳出来做出狂逆悖理的举动,是因为他耐不住内心的躁动不安。李渊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老二是不会轻易臣服于老大的,当然老大被立为太子多年,也是不会臣服于老二的,否则,他早就自动让出太子的位置了。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