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李渊的军事部署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将右卫大将军张瑾、安州大都督李靖等人调到前线,而李世民则作为后备力量派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防守关中门户。李渊之所以没有像往常那样将李世民推向战争最前沿,主要是因为突厥的这一波入侵并没有对李唐王朝构成大的威胁,同时也表明李渊在尽可能抑制李世民的锋芒,不让他再出风头。
武德九年年初,突厥人入侵边境。太子李建成提议,由齐王李元吉前往边境抗御突厥。李元吉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秦王手下兵强马壮,善于攻守,希望能够带上李世民手下最优秀的将军们和精锐士兵赶赴前线。
李元吉这么做,明摆着要借此机会削弱秦王集团的势力。李世民和他的文武将官识破了这场意图明显的局,那些忠心耿耿的将官当然不愿意就这样被分离,被对方各个击破。其中尤以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主要将领的反应最为强烈。李元吉抓住把柄,先是诬陷马军总管程知节,逼着李渊将其外放为康州刺史。接着又用金银丝帛贿赂右二护军段志玄,段志玄不肯从命。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用这种非常规手段去厚赂秦王集团的其他关键性人物,希望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倒戈。李渊对此似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他来说,几个王子之间的斗法和博弈,可以帮助他实现帝国权力的均衡。
李渊并不是毫无作为,他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他想让李世民前往东都洛阳,要他在那里建天子旌旗。他说:“当初建立大计,后来又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当时就想立你为太子,可你却坚决推辞,我也只好成全你的美意。再说建成年长,当太子的时日已久,我也不忍心剥夺他的继承权。看你们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里,必定要产生冲突,我想让你重新掌管陕东道大行台,居住洛阳,自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以东的国土都由你做主,准许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做法。”
但是他很快又推翻了这种想法,将已经拟好的诏令撕毁。恰好在此时,李元吉向李渊汇报了一个重要情况:秦王和部下听说要到洛阳去,表现得极为高兴。李元吉并不是谎报,李世民和他的部下们都不愿意在京城长安受李建成与李元吉之流的羁绊,他们宁愿到东都洛阳,那里才是他们可以做主的地盘。
如果秦王势力进入洛阳,将会使帝国陷入划疆而治的分裂局面。一个国家将分为东西两半,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帝国陷入一场超大规模的东西内战。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渊在家与国之间的痛苦抉择,他在起兵时期的英明果决,此时突然失灵,左右不是人。没有人能够体会到一个君王和一个父亲此时的内心世界,所有人只能看到他的毫无作为,而正是李渊的“无为”,才使得这场惊天动地的政治危机以玄武门之变的方式彻底解决。一场如此重大的政治危机,这种解决方式所付出的代价,虽然对这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一个帝国,以及刚刚饱经战乱的人民来说,它的伤害值又是最小的。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