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等到仪式结束,李世民独自一人站在太庙前,望着窗外迷离的雨雾出神。细心的宫人们发现皇帝面沉如水的神情之下流露出的是深深的忧伤与疲惫,而最让他们担心的是皇帝的沉默。那表示一种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挫败,仿佛刚刚从一场硝烟四起的战争中脱离出来。
宫人们知道,齐王李祐的叛乱事件对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东宫也接连曝出更为离谱之事,甚至是震惊朝野的丑闻。更让人感到气愤和无奈的是太子李承乾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肆无忌惮、一意孤行,真让这个当皇帝的父亲伤透了脑筋。
李世民登基后一直住在太极宫,而离此不远的大明宫却一直闲置着,那里曾经是他的父亲高祖皇帝养老的地方。李世民对大明宫始终采取一种刻意回避的姿态,尽管那里有另一种丰富和盛大,可他并不向往住在里面。他总觉得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藏着往事的影子。他实在不敢触碰,宫殿犹如时间的容器,里面有过多少命定,多少无常,多少国运起伏的隐秘。他讨厌隐秘的事物,难以言说的隐秘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裹挟其中,挣脱不得。在事物的隐秘之处,一代人的命运必然与另一代人的命运重合,往昔的繁华与幻灭里,无不包含着今日的警醒与忧患。
李世民最担心的事,也是他最近一直在考虑的事——废掉太子李承乾。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九死一生,血刃亲兄弟才夺得皇位,开创盛世,玄武门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李世民的心头,挥之不去。而他一直用自己的完美表现掩盖血腥,极力规避皇位继承对大唐帝国的影响。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武德二年生于太极宫承乾殿,因此,母亲长孙皇后就以殿名给他起了名字。他从小聪慧敏捷,一直深受李世民喜爱。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为帝,考虑到立太子是件大事,便决定立八岁的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李世民每次外出巡视,就让他留守长安,代行处理国政。李世民居丧期间,国家的许多政务也都由他决断。
李世民早早宣布立李承乾为太子,为的是避免自家的骨血为争夺皇位而陷入混战与残杀,从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但是李世民忽略了一点,这么做往往会产生一个严重的负面效应,那就是这个被确定为未来皇帝的孩子,提前进入状态,也提前受到权力的腐蚀,使他变得骄纵、放肆、跋扈,与皇帝应该扮演的天—圣—帝三位一体的光辉形象背道而驰。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驾崩,李世民按照礼制为高祖守孝,那段时间朝廷政务都由太子决断,年仅十七岁的李承乾“颇识大体”,将李世民交给他的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所以皇帝和官员对当时的他颇为赏识和信任。李世民更是“每行幸,常令太子居守监国”,从来没见他出过什么差错。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