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李勣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巨大,堪称军方在朝中的代言人。¨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如果他不反对,那么高宗立武之事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至于褚遂良,他不过是长孙无忌庞大文官势力中的一员干将;韩瑗和来济也是如此,不过他们的影响力要比褚遂良略逊一筹。
要在废后立武这件事上得到这帮人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李治决定先从李勣那里寻找突破口。在顾命大臣中,只有李勣在这件事上始终保持沉默。这说明他的内心还在纠结与挣扎,还没有做出最后取舍。
李勣的回答是:“立谁当皇后那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能够得到李勣的支持,高宗的心情一扫之前的阴霾。李勣早就看出来了,高宗立武则天为后的心志越来越明朗化,长孙无忌的反对态度也越来越坚决。在双方你来我往这段时间里,李勣没有将自己的态度公开化,是因为他既不愿得罪皇帝,也不愿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发生正面冲突,所以就一直称病不出。/1′1.k′a?n¨s,h!u¨.*c¨o′m~
李勣之所以没有和长孙无忌等人抱团,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他不是贵族出身,是贫穷农家子弟,少年时期凭借着野心与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混迹草莽。李勣的世界观和长孙无忌这些豪门贵族出身的人是迥然不同的。天下安定,人们越来越注重家世与出身,官吏非名门贵族之后不可。当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名列第一,李勣位列倒数第二。这个差别显然是巨大的,这是政治交椅的座次,象征着一个从政者的资历、威望和地位。
其实李勣这么回答,也是按照高宗皇帝的意思行事。早在高宗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李勣就是他的旧部。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在贞观十七年的那场夺嫡之战中,李勣才会成为力挺李治的三大干将之一。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李治被册立为太子后,太宗李世民马上任命李勣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在一次宴会上,太宗又以郑重其事的口吻告诉李勣:“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太宗皇帝这么说,显然是在托孤。~嗖-搜\晓¢税.枉* ,埂¨欣`醉*筷*面对天子的信任和器重,李勣感激涕零,当场表示绝不辜负皇帝的重托,并咬指出血,以此表明自己坚贞不渝的态度。稍后李勣因醉酒睡去,太宗还脱下自己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
太宗临终之前,特意做出一个重大的政治安排——先将李勣贬为叠州都督,然后让李治在即位之后将他擢为宰相,以示新君之恩,借此强化李勣的忠心。李治依照太宗的吩咐,在登基当月就擢升李勣为洛州(今河南洛阳市)刺史,旋即又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让他进入了宰相班子,几个月后,又正式拜李勣为尚书左仆射。
无论是从李勣自身的资历和能力而论,还是从太宗对他的信任和器重来看,他都是后贞观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二号重臣。在永徽一朝的满朝文武中,李勣既是屈指可数的托孤重臣,也是唯一可以和长孙无忌相提并论并且相互制衡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