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太平公主废黜太子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太子非长,不当立”。·s*h\u!y^o·u¨k¨a\n~.~c`o?m^她绝对不是嫡长子制的真诚维护者,只是在替嫡长子李宪争太子地位,也在为提升自己的权力下赌注。史料记载,“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继而惮其英武,欲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由此可见太平公主企图立的不是“嫡长子”,而是“暗弱者”,从而达到自己把持朝政的目的。面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之势,李隆基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就在姑侄矛盾日趋紧张的时刻,宰相宋璟和姚崇突然向睿宗私下奏言:“宋王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守礼是高宗的嫡长孙(李守礼是李贤的嫡长子,在高宗的所有孙子中排行最大。也就是说,他和李成器都比李隆基更有资格入继大统,所以客观上都对太子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如今,太平公主又在其中挑拨离间,臣等担心太子会有危险。*看¨书-屋/ `已¢发_布/罪\辛′彰^踕`为保社稷安宁、东宫无恙,应将宋王和豳王外放为地方刺史,同时撤除岐王(李旦四子李隆范)、薛王(李旦五子李隆业)的禁军兵权,让他们分任太子左、右率(东宫武官),事奉太子。此外,最重要的是将太平公主及驸马武攸暨迁出京师,于东都安置。”
这显然是一个全面巩固太子地位的计划,考虑不可谓不周详。然而,在睿宗李旦看来,太平公主并没有犯什么太大的过失,就这样将她逐出京师,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于是李旦做出了这样的表态:“朕现在已经没有兄弟了,身边只剩这一个妹妹,岂能把她赶到东都那么远的地方?这件事断不可行。至于其他几个亲王,倒不妨按照你们的办法处置。”
随后,李旦颁发了一道诏书,宣布:诸王、驸马从今往后不得统御禁军,已经任职的,一律改任其他官职。李旦之所以不想贬黜太平,除了没有正当理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么做不符合他的平衡原则。¢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
其实这个建议也符合太子李隆基的意愿,可是他不愿意在这时候得罪太平公主,于是主动上奏“宋璟、姚崇离间姑、兄,请从极法”。李隆基采取了退守之计,要求对宋璟、姚元之加以处理。在皇权没有到手之前,姑侄矛盾激烈化只会陷自己于被动。
睿宗的态度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明朗,他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一种政治平衡,他不想伤害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人。可是在太平公主看来,又有另外一番解读,她一直是这个庞大帝国里地位最尊贵的公主,无论政坛怎样波诡云谲,无论是谁手握权柄,她都是那个最具影响力的女人。从来只有她给别人颜色看,没人敢在背后算计她。
从李隆基表面上对太平公主的处处退让来看,他是希望避免与姑姑的正面激烈冲突,甚至残杀的。他希望通过相对平和的政治手段打消或者削弱太平公主的专权欲望。但是,太平公主毫不退让,这种努力最终落空,昔日的政治盟友、亲密的姑侄关系被政治利益瓦解摧毁。
让太平公主难以接受的是,睿宗李旦思虑之后又全盘采纳了宋璟和姚崇的建议,正式颁布诏书:命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李隆范为太子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李隆业为右卫率;同时,将太平公主逐出长安,迁往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安置。宣布自即日起,凡六品以下官员的任用,以及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全部交由太子裁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帝国往事》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