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银子是源头(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朱标怔了一下,一路上唐仨仁一直没说话,到了一处险滩的时候,唐仨仁突然开口了,而一开口,就将老朱家的两位捧上了天。
朱标心中不禁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唐仨仁竟会对自己的父母有如此高的评价。他微微一笑,道:“老唐,你好像是头一次夸奖我的父皇,之前你不总是一种看不起他的感觉吗?今天是怎么回事?父皇母后虽有功,但也不敢被称为‘圣’,半圣也不行吧?”
唐仨仁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感慨:“标总,你有所不知,这几百年来,汉家血脉历经风雨飘摇,老朱能站出来,已然是汉家之幸。他们的功绩,必将载入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是不是宝庆人,这都不重要了....”
唐仨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时空的厚重感,是啊,他现在是大明人了,既然是大明的百姓,就一定要想法子,绝不能让这里成为南明最后的“承天府”!
“殿下,毛镶大人回来了...”
不得不说毛镶的速度还挺快的,这才几天的时间,唐仨仁让这支三千人的队伍尽量放慢了速度,这不在进入宝庆的时候,毛镶算是赶了上来。
“回来了就归队吧,对了,这边目前皇权的控制力如何?”
不管是大明也好,还是大明之前的所有王朝,皇权不下乡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三天两头有人造反,不造反就会有人跑到山里去落草为寇?
有正史记载,大明两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一共有百多次农民造反的记录,还有不知多少次规模小的没有记录下来。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老百姓没饭吃,地方上的士绅就是“土皇帝”,而士绅与百姓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这些矛盾与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活不下去了,不造反难道在家里等死?
“皇权不是只需要到官员....”
朱标的话刚说出口,立即意识到说错了,他想起了唐仨仁封地里的唐家铺,那些老百姓除了知道忠于大明之外,还知道老百姓应该有的权利!
皇权给不了百姓那些权利,唐仨仁给他们了,虽然只有一县之地,但当时老朱在见识到那些百姓的力量之后,着实是被吓到过。
“或许吧,其实一直以来,所有人都搞错了一件事情,就是没有了这些官绅地主什么的,大明的老百姓就没人管理了,其实他们自己管自己,不也挺好的吗?”
如果是别人说这句话,朱标绝对不会相信,但唐仨仁弄出了一个唐家铺。
在唐家铺,百姓们自我管理,不仅生活井然有序,而且充满了活力。他们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也知道如何在朝廷的法度框架内解决问题。唐仨仁所推行的理念,让朱标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皇权与民间力量的关系。
之前甚至连老朱都想过将唐家铺的一些东西推广整个大明,但最终被老朱否决了,因为唐仨仁自己也说过,有些超时空的东西,并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其实真正管着大明所有百姓的从来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土地....一直都是....标总,你说如果我用这五十万两银子把宝庆这边所有地主家的地都强买过来,再分发给所有真正的农民,会怎么样?”
朱标闻言,心中一震。他从未想过这样的方案,将地主的土地强买后重新分配给农民,这无疑是颠覆了现有的土地制度。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举,百姓必将欢欣鼓舞,但会直接触动那些地主豪绅的根本利益,当然,仅在这么一个小地方搞,应该问题不大,还有,老唐你如何确保这些土地在重新分配后,不会被再次兼并?”
“我仁侯的银子,可不好拿....”
唐仨仁悠悠的来了这么一句,根源在利益上面,那就让利益相对平均一些,毕竟,唐仨仁突然想起来,他到了六百多年前的现在,要不要去见一见他的老祖宗?
喜欢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不想错过《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