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众位爱卿,朕今日登坐大宝,上赖黄天护祐,下蒙诸位襄助。相国司马、渤落公高颎位尚左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部、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此三人分别负责尚书、门下和内史三省,为新朝宰相。?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韦业康任礼部尚书,元晖任都官尚书,元岩任兵部尚书,杨雄任左卫大将军,统领禁军。”建国号为隋,建元开皇元年,立独孤氏为皇后、杨勇为太子。其余各王、大小官僚各有升赏,大赦天下。
与此同时,杨坚又于南郊设坛,遣使柴燎告天。杨坚登基仪式结束后,又率杨氏宗亲赴宗庙拜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沐浴在春光中的老百姓们,喜气洋洋,奔走相告,他们期盼着新王朝催生新气象,带给万民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期盼着生活安宁,永无战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杨坚心里、眼里,和脸上无不充满着喜悦和亢奋,每一项活动都注入了极大的虔诚和真诚的向往。当他从王府从容地起步,到脚踏在皇宫的御砖上,当他跪拜在祖先的牌位前默念祈祷,与祖先们神交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荣耀和庆幸,几十年的忍辱负重,多少次的处心积虑,在这一刻全都升华成了那皇冠上的颗颗明珠。
登基大典是在热烈、隆重、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但让杨坚稍感美中不足的是苏威的不辞而别。据说是回归故里、隐居田园了。杨坚起初很是不解,但他很快从那份署名的劝进表中找到了答案。老将军窦炽没有签名,他可是在平定尉迟迥的洛阳之役中立了大功的,杨坚恍然大悟。“气节”,不错,就是这东西在作祟。杨坚笑着对痛惜不已的颎说:“他会回来的!”大封功臣,人们纳罕的是李德林的排位。他理应排在虞庆则之上,无论是能力才能。李德林有苦难言。
那是在杨坚与众人商议如何发落北周宗室时,杨坚与李德林的意见几乎形同水火,使杨坚十分光火。建议首先是虞庆则提出的。他认为:“北周宗室当斩草除根。不除,便存在复辟的危险,一些旧臣也可能反复,远嫁突厥的千金公主也会力劝突厥南下进兵,以图复辟。只有把其宗室全部清除才可能断绝这一切危险。”
虞庆则的话重重敲在了杨坚的疼处。危险不是来自远方,岂容这种可能的后果的发生!杀人,这对于新王朝毕竟是一种不光彩的事,但如果和失去的利益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杨坚对虞庆则的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而李德林却不以为然,强烈反对。
“自西晋末年匈奴刘渊建立第一个非汉族政权起,中原大地经几百年的动乱,政治黑暗,道德沦落,人心离散,礼乐崩溃。王朝的更迭,必以杀伐开始,流血结束,厚德不行,人心惟危,以至于社会无有宁日,百姓水深火热。新王朝当以建立儒家的思想为社会的德道文化标准,反诸王朝的做法,向天下百姓示仁示德,逐渐构筑起道德伦理的千里长堤,这才是千秋大业的基础。”杨坚听罢,面露愠色,他很想数落一下这个不知变通的幸臣,但他忍下了。
“李爱卿果然见识不凡。儒家之学说,佛道之理念,都应成为我朝提倡和推崇的思想,我们就是要把几百年来荒废的精神家园繁荣兴旺起来,这一点,大家要多多出谋划策。
“但隋朝乍兴,何为当务之急,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如今突厥骑兵在我边境环列,侵我之心不死,随时会兴兵南下,陈朝拥有江南大好河山,也在觊觎我中原;国内治安也较为脆弱,经不起狂风巨浪。北周余孽,跃跃欲试复辟之心何尝停止?他们一日不除,大隋的百姓就一日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不想错过《隋文帝私秘生活全记录》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