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周德兴却道:“哪儿呀,大哥,这城里面几十万老百姓,都人心惶惶的,我不多派些人巡逻,恐怕会出事的。还有啊,我叫弟兄们把其他的城门都关上了,不许任何人进出。”
听到“人心惶惶”四个字,朱元璋就赶紧叫来李善长吩咐道:“李先生,快把我那约法四章写在纸上贴出去,安定民心要紧。”李善长点点头,然后道:“大元帅,光贴约法四章恐怕不行。集庆不比别的城市,老百姓很多,我们不可能把老百姓所有的事情都管到。”
朱元璋问李善长有什么好办法。李善长回答说:“这城里本来有一套很完整的管理机构,大小官吏也都还在,我们让那些大小官吏还担任原来的职务,城市的秩序就会稳定下来了。”
朱元璋觉得李善长说得很有道理,便叫康茂才、陈兆先等人把城里的大小官吏召集到一起,然后训了一通话。其实也称不上什么“训话”。朱元璋只是强调了自己起兵的目的是要推翻元朝统治———当然,他当时还是打着小明王的旗号的,接着对那些大小官吏安抚了一番,再接着,朱元璋就让那些大小官吏回去干自己原来干的事了。
如果说以前的朱元璋攻城掠寨,是在破坏原有的封建秩序,那么进了集庆城之后,他就自觉不自觉地在维护原有的封建秩序了。对朱元璋来讲,这应该是一种质的变化。
集庆城打下来了,便了却了朱元璋的一块大心病。打下集庆城的第二天,朱元璋在征得徐达、李善长等人的同意后,将集庆改作“应天府”,其中的含义是,他朱元璋之所以要打下集庆,乃是“顺应了天意”。看来,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多少有点“天子”的味道了。
有人向朱元璋建议,马上派人去太平府把那些红巾军官兵的家属接到应天府来。朱元璋回答说:应天府的秩序还有点乱,等几天再说。听起来,朱元璋说得很有道理,而实际上,他是在等着汤和的归来。
汤和一行人顺利地到达亳州后,见到了“宋”丞相刘福通和“宋”皇帝小明王。小明王还只是个孩子。汤和一看便知,大“宋”王朝的事情,全由刘福通说了算,小明王只不过是个摆设。于是汤和就恭恭敬敬地向刘福通禀告了朱元璋等人已经打下集庆城的事———汤和向刘福通禀告的时候,朱元璋确实已经占领了集庆——刘福通听了异常兴奋。刘福通之所以这么高兴这么兴奋,原因是,他当时虽然拥有很强大的兵力,但只控制江北一带,江南的许多红巾军,并不受他刘福通的管辖,现在,朱元璋攻占了江南重镇集庆,就等于是为他刘福通日后向江南发展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至少,他刘福通当时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汤和就受到了刘福通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刘福通叫汤和一行人在亳州一带好好地玩几天,待他与小明王商量好了再对朱元璋等人进行封赏。然而,汤和并没有在亳州逗留多长时间,理由是,集庆刚刚拿下来,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他汤和不能在外面耽搁太久。见汤和说的正儿八经的,刘福通也就没再挽留,只是向汤和许诺道:要不了几天,小明王的钦差就会抵达集庆城。汤和心道:钦差不钦差的是你刘福通的事,我这里的事情办完了,我就要到孤庄村去办那件事情了。汤和带着亲兵赶到了孤庄村,依照朱元璋的吩咐,先是看望了汪大娘及大老爷刘继祖的家人,并留下了许多银两后,就专心地去找那两位令朱元璋“牵挂”的胡氏、胡充和郭宁去了。
不想错过《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