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把蒙在身上的尘土振落!
把蒙在灵魂里的尘土振落!
公木后来与涤新离婚,儿子由于幼小,跟了母亲。上世纪80年代,公木在四川省委书记杜心源的陪同下,曾与当时担任四川某大学校领导的前妻有过一面之缘。随后写了一首《成都》:
已逾随心欲,远游反若还。缘情淼逝水,循理恍飞烟。宝塔文殊院,清凉武担山。铜镜衔黄鹤,古井不重澜。
似是在叙当时感受。
第二章(1)
第二章胡耀邦找来了1940年冬,公木申请调赴前方,回到家乡冀中军区去工作。除了家庭变故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同学兼同乡的时任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同志来到延安,向公木介绍了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并向他发出了邀请。当时冀中抗日根据地位于平、津、保三角地带,有“平津门户”、“华北粮仓”之称,是中国共产党首创的平原根据地,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这样描绘了当时敌我双方斗争的态势:在这块平得像地毯似的大约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边围着平汉、津浦、石德、京山四条铁路构成的封锁圈。圈里分布着八千多座村庄。敌军在主要村镇上建立了军事据点一千七百五十三个,路沟总长二万五千余里,冀中抗日根据地因而被分割成二千六百七十多小块。
吕正操、程子华率领的部队,当时就在这二千六百七十多小块的抗日根据地之间穿插战斗,“好像钢刀插在敌胸膛”。
公木的申请经抗大军委批准后,便离开抗大,搬到总政,和孙志远等准备一起出发的同志们住在一起,他住在张仲瀚的外间窑洞里。准备结伴同行的有李梦龄、舒同、张仲翰、李之琏等十来位同志。
不想错过《公木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