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公木传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1/1)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后来,斗争的范围扩大,又涉及到了天蓝。`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天蓝是文学系的名著选读教员,外语底子很好,曾写过《队长骑马去了》,《我,桥儿沟公民》等诗歌,很得好评。但是他被怀疑是托派,也受到批判。当时鲁艺还组织了若干个劝说小组,重一点的嫌疑分子都有人跟着。诗人鲁藜的妻子王曼恬是毛泽东主席的亲戚,但他还是被当作嫌疑分子。当劝说小组来劝说他时,他不讲话,只念几句诗:太阳出来了,但太阳不是我的。当然,鲁艺也有坚决不“坦白”的。李又然就是这样一个“顽固分子”,结果最后他被积极分子打伤了,还是不承认。

不知公木本人在被抢救的过程中是否“坦白”过,但有资料证明,在运动后期,他曾和天蓝、鲁藜、侯唯动等被抢救过的人结合起来,对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进行过“攻击谩骂”。

周扬在鲁艺做报告每次都是号召有问题的人坦白交代,不要等待观望,不要存侥幸心理。早日坦白,轻装上阵。他惋惜地说,你们这代青年,有心革命,却上了国民党红旗政策的当,是很不幸的。他说责任不在你们身上,坦白了就好。?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但若要负隅顽抗,那就由自己负责了。文学系里有一个人坦白自己是特务,在会上做报告,心理描写很动人。他一坦白,便被解放,又来动员别人坦白,说只要一承认便没事了。所以假坦白的人就多起来。据李纳回忆,当时鲁艺学员中有一半以上被打成失足者。 她自己也被当作了被抢救者。劝说小组问她:“你相不相信组织?” 她说:“相信”。劝说小组说:“你既然相信组织,那么组织说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

陕北的秋夜,寒气袭人,但是鲁艺的窑洞里却依然热火朝天,灯光明亮。一个个外来青年知识分子正在这里被“苦口婆心”地“抢救”着。直到1943年冬,抢救运动才停止了。当时在周扬的主持下,为配合抢救运动,鲁艺集中几个人写了一个剧本《抢救失足者》,有陈荒煤、周立波等参加编剧。让骆文来主演大特务,另一个同学演小特务。排到第三场,忽然停排,因为风声不对了,抢救运动要停止。写也是周扬?意写的,停也是他让停的。整风结束后,鲁艺等于解散,变为“工合”“农合”,实际就是劳动。′衫?叶/屋. \更′辛!醉`筷/之后鲁艺归到延安大学,成为了延安大学的一部分。在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主席就抢救运动向全校师生脱帽鞠躬道歉,公木等都非常感动。

此后公木与诗人天蓝结伴一起走进了南泥湾,一边和三五九旅的同志们一起投入大生产的热潮,一边积极搞创作。后来公木等同志合编了一本《生产战线》,毛泽东还特意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

第五章(1)

第五章和刘炽在十里盐湾过年青年作家蒋蓝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盐湾晚唱》中说:“50年代,著名作家公木来到了这里,写出了长篇小说《十里盐湾》。”不知道十里盐湾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来这里闹秧歌的那个年轻人。如果蒋蓝能够看到这本书,就会发现,其实《十里盐湾》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2月出版的一本定价1900元(旧币)的诗集,不是长篇小说。

这本书,要从1944年冬天说起。

1944年冬天,鲁艺戏音系派孟波、刘炽、于蓝、唐荣枚四位同志赴绥德地区闹秧歌,公木本来不是他们系的,但闹秧歌需要一个写词的,虽然公木不会跳也不会唱,但他会写词,于是他主动要求,就跟戏音系的四位同志一起下去了。到了绥德,孟波等人去了葭县,公木和刘炽去了子洲。转过年来的春节,他俩也是在子洲度过的。公木在双湖峪(即子洲县城)等地采集了大量的陕北民歌,获益匪浅,并和作曲家刘炽一起来到子洲县的十里盐湾。

陕西省子洲县是1944年1月份建立的,是以革命烈士李子洲名字命名的新县,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这个县由绥德、米脂、清涧、横山4县的各一部分组成,位于陕北中部,一条大理河从境内穿过。以地理故,这里的民间文艺和民间习俗在陕北很有代表性。

1943年12月,子洲县即将成立之时,来了延安鲁艺文学院、鲁艺工作团的田方、王大化、华君武、张水华、贺敬之、于蓝、孟波、刘炽、唐荣枚、张平、张鲁、马可等一行42人,公木也在其中,团长是张庚。他们在子洲,一边采集民歌,一边为群众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十里盐湾,是从水浇湾、马蹄沟到三皇峁薛家崖的十里平川,这里盛产井盐。制盐业是当地百姓的生命线,也是地方政权的主要财政收入,有“十里刮金板”之称。小理河河床下数十丈深的岩层中,流淌着的是亿万年来形成的,也是十里盐湾百姓赖以生存的一股股盐脉,盐湾人世代在这里凿井、取卤、熬盐,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打发着各家的日子。

每天凌晨鸡叫三遍下盐田,到晚上八九点上足煤回家,盐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的腰弯了、腿圈了。黄土高原的庄稼人盼下雨,下雨他们就有收获;盐农们则盼天旱、喜欢太阳,特别喜欢三伏天正午的太阳,此时洒出的盐水蒸发快,收获大,因此他们的皮肤比普通农民更黝黑。盐工劳动强度大,生活很艰苦,加之盐滩、盐井、盐锅都为盐主所有,盐工为盐主干活,饱受盘剥,苦不堪言。据公木介绍,盐井和锅窑的主人叫东家或掌柜的,种盐人叫伙计或盐工,一切生产资料归东家所有,伙计只出一个身子,住在自己家里,吃自己的。种出盐来,东家与伙计按一定比例分。每年五月五日端阳节,杀牲唱戏,祭祀盐神。东家请伙计吃一顿饭。但一般伙计并不把这一天看作节日,而管他叫“鬼门关”。因为来年东家是否还要继续雇用他,就在这天决定。如果不再雇佣,就通知他七月十五日算账,在当时穷苦人生产没地种,住宿没窑洞,生活靠揽工的岁月里,被解雇就意味伙计的生路被截断了。在当时,东家们惯于用这种方法来刁难压迫,以达到加重剥削的目的。所以,公木的《盐工曲》中说:“五月里来五端阳,掌柜的笑脸恶心肠;伙计眼里泪汪汪,长出一口气儿慢吞吞讲,只要河滩撂不下,来年还叫我种上……”就是反映盐主对盐工刁难的史实。

不想错过《公木传》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