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历史的倒影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这首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隋宫》,后世流传甚广。从艺术角度来评价,这不是义山最好的诗之一,它的价值更在于一种道德警示,即用隋炀帝这个“反面典型”来阐发诗人在另一首七律《咏史》所言的大道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隋朝两世而亡,败在隋炀帝杨广的手里,这是史实;而杨广执政时,生活奢靡,亦是史实。但隋之亡,统治者——主要是皇帝和高官,其生活奢靡是决定性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值得商榷。历史的逻辑,并非道德逻辑那么简单。

统治者应当勤政俭朴,这是古今中外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没有哪个民族哪种思想公开宣称“奢靡有理”“浪费无害”。勤俭治国或治家更是主导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近两千年的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历代圣贤谱系中地位崇高、也可说是第一位非神话的圣人周公,在辅佐年少的周成王数载后,将政权交给成王时,发布了一篇被中国传统的政治学推为执政宝典的训示,即载入《尚书》的《无逸》。此文通篇就是告诫执政者不要贪图安逸,不要生活奢靡:

“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拜此文及《尚书》中其他文章所赐,商纣王成为了奢靡亡国最早也最有名的典型。

尽管类似《无逸》这类道德说教的文章在中国典籍中不胜枚举,尽管多数开国君王如隋文帝杨坚比较勤俭并希望垂范于后世子孙,但于富贵中长大的继承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奢靡,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下,这几乎是无解的历史宿命。

多数人认可的“不平等”

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要主动克服这类弱点需要强大的道德自制能力,殊为不易。帝王将相也是俗胎肉身,除了少数筚路褴褛、历经艰难而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深知守业不易以及一些能遵循儒家道德的高官做到自我克制外,多数帝王和高官,很难抵抗住权力所带来的种种诱惑,其中最难克服的便是肉身的享乐。而且权力越大,权力带来的财富越多,则掌握权力的人,其生活越可能堕入无节制的奢靡状态。

不想错过《历史的倒影》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