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我的点评的结论:
1.文章通过微观和宏观的交汇,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包含丰富的思考,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基本看法都是可以成立的。
2.非常清晰,逻辑严密,应用了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元素,交融自然,是上乘的好论文,非常严谨、非常规范,避免了概念的孤立演绎。
3.有两个建议:
(1)批判“小脚女人”,实际是在党内先造舆论,除了邓子恢,还批了薛迅,当时的张家口地委书记。
中共长期在农村,许多高干有民本思想,毛要先打破这些。梁漱溟则是社会的代表,要采取新举措,就要从几个大人物开刀,以获取动力。
(2)毛几十年都防范农民自发的小生产意识,却又在政治思想领域高度重视农民(认为他们有朴素的阶级感情,对党忠诚),贬低知识分子,包括党内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重大现象,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思考。
2004年10月,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 * *
* 本文是对周晓虹《1951—1958:中国农业集体化的动力—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会动员》一文的评述。
国家主义的文字、图像的再造*
张大力的“第二历史”图片展有很强的冲击力,他把原始图像称为“第一历史”,即原生状态、未经修改的历史;而把经过加工、修改的图像所呈现的历史,称为“第二历史”,这里展出的都是我们曾经很熟悉的历史照片,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已经过了修饰、删改等。张大力如此分类是有他的思考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将所谓“第二历史”的图片一笔勾销,而是给其新的命名,以区别于“第一历史”。
如何看待“第二历史”,我只能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20世纪的中国,为了追求建立现代民族独立国家,就要建构“英雄创世记”的新叙述,而文字和图像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之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是一常见的现象,革命政治家和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其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对文字和图像的修改和再造,在20世纪不是罕见的现象,和19世纪相比,人们对文字和图像重要性的认识已大大提高,就技术方面而言,教育发达使识字的人多了,照相术发明后迅速传到了东方。
不想错过《历史学的境界》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