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臣启奏太后,现朝野舆论尽皆认为襄王是继承帝嗣的最佳人选。他年轻有为,好读书,庄敬有令誉。先帝在位时也特别器重他,屡令其监国,政声卓著。越王虽然也是太后所出,但他体弱多病,连赴封地衢州就藩都去不了,恐难担负社稷重任。”
张太后听了杨善这番话,默默颔首。却又担心地问:“不知内阁诸臣对此议有何看法?”
“辅政大臣们城府很深,自然不会轻易表态。先帝遗诏:军国重事禀报太后而后行。臣以为立嗣是最大的军国重事,须由太后决断。且时间紧迫,若太后决意立襄王,臣愿奉懿旨金符前往藩国迎驾。”
杨善越说越兴奋,似乎看到了自己迎立新君创下不世之功的前景。张太后毕竟见多识广,对这等攸关国本的大事不会轻易作决断。她肃然告诫杨善道:“杨爱卿一心为国,忠诚可嘉。但此事非同小可,哀家还需仔细斟酌。卿家对外切不可谈及此次觐见之事,听到没有?”
“臣遵旨!”杨善只得唯唯告退。
杨善走后,张太后为立嗣之事作难,可谓愁肠百结。眼看宣宗丧礼即将结束,确立新君之事迫在眉睫;虽然宣宗遗诏由太子祁镇继位,但他毕竟年纪太小。幼主临朝难免大权旁落,不是奸相擅权就是宦官乱政,历朝历代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虽说宣宗遗诏明示军国大事需禀报太后而后行,唉!毕竟年岁不饶人,自己精力大不如前了,国家社稷许多军政大事怎么能顾得过来?倘有疏忽怎对得起托孤的爱子和先帝?若果如杨善所奏,朝野舆论均属意襄王,迎立他荣登帝位,自己再从容协助,母子共掌朝纲,就有望将仁宣盛世延续下去。只是不知“三杨”等辅政大臣对此到底抱什么态度?时间紧迫,若要召襄王进京,在当下是颇费周章的事,需遣大臣偕礼部官员赍金符往召。襄王金符藏在内府,张太后为防万一,连夜遣贴身太监传懿旨,将襄王金符取来置于清宁宫内,以备遣使急需。
忙了大半宿,张太后终觉累了,正准备命宫女服侍就寝,忽报孙皇后携太子前来请安,张太后眉头一皱,愠怒地说:“深更半夜,她来请什么安?”
说话间,一身重孝的孙皇后带着太子祁镇已经进入寝宫,向张太后行礼叩拜:“媳妇携孝孙祁镇给母后请安。”
张太后没好气地斜睨着母子俩:“这么晚了,你们不安歇着,还进宫来干什么?起来吧。”
“谢母后。”
“这几日你们为大行皇帝守灵,接受百官及命妇们的吊唁,皇后身为未亡人,自当举哀涕泣,墨面毁容。祁镇虽年幼,作为持杖捧灵的孝子,他的表现如何?”
“启奏母后,此次守灵,太子、祁钰及两位公主虽都年幼,但均尚能尽孝举哀,克尽孝子之责。前来吊唁的王公大臣及命妇们都说他们懂事多了。”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