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2/2)

目录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于是,太皇太后提出三项施政大纲:一是悉罢一切不紧急的事务;二是督促小皇帝好好学习上进;三是委任股肱之臣处理朝政。

她还听取朝野的强烈呼声,对宦臣干政的弊端采取断然措施,下令罢撤全国十三个布政使司派驻的镇守宦官,将他们一一召回,只留下南京守备及各边地镇守和徐州、临清收粮及淮浙巡盐的宦官暂时未撤。

遵循太皇太后的指示,以杨士奇、杨荣为首的内阁大刀阔斧地裁斥冗员。首先将教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放归乡里。那么多乐工成年累月在乐坊里吹吹打打舞弄管弦韶乐,于国家何益?

几天后,又遣散各地征来修建皇陵的夫役一万七千人,宣宗皇帝的陵寝景陵已经修竣,只待择吉下葬。下一位皇帝尚在冲龄,实在没有这么早营建陵墓的必要,须知一万七千名营建皇陵的夫役,每天得花多么大的开销靡费啊!将他们放归郡县勤耕务农,又能收获多少粮食?

几个月以后,太皇太后又令将光禄寺的膳夫减少四千七百余名。这三项裁撤举措,大大减少了朝廷的支出,对日渐逼蹙的国家财政无疑是个大大的缓解。

这一切新政都是用新登皇位的英宗皇帝的名义颁诏实行的。年方八岁的小皇帝虽然每天清晨极不情愿地被叫醒上早朝,可他对自己做的那些决策茫然无知。所有朝廷实行的新政都是太皇太后与内阁商定后施行的。

当时,经过试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程序:中央及地方所有朝臣的奏疏汇集于通政司。本应由通政司在早朝时汇呈皇帝御览,奈何小皇帝不管事,通政司只得选取重要的奏疏送呈太皇太后。所以太皇太后常常差遣宫中的司礼监将朝臣的奏疏送往内阁,由内阁诸臣商定处理意见后,用小票笺写好夹在奏折内,复送呈太皇太后御览,最后由司礼监将内阁票拟意见用朱笔誊写,此谓之“批红”,完成这一步骤后再加盖皇帝印玺交部实施。

宣宗时任命亲信长随刘宁执掌司礼监。刘宁忠心耿耿服侍皇上,宣宗游西苑时游船翻覆落水,不识水性的刘宁奋不顾身地跳进湖中,将濒临危境的皇上救起,因而深得宣宗信任。然而刘宁不识字,因此宣宗命王振代他批红,所以王振在宣德时即已入司礼监,成了一名从六品的秉笔太监。

太监奉命批红,让王振接触了国家政务的处理过程,他虽是身份卑微的阉奴,却是心比天高,有着极强的权势欲。纵然批红只是照着内阁的票拟意见用朱笔誊写一遍,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经历多了,他不免想,内阁大臣们所拟批复也不过如此,大学士们有时也无甚文采,他在批红时情不自禁地想斗胆做些改动,并且力求把字写得比内阁小票上的字更为潇洒飘逸。

尽管如此,在太监王振眼里,内阁“三杨”是历事四朝的元老,声名显赫,道德文章高不可攀。尤其令他羡慕的是他们实际执掌着朝政大权,在很多方面连太皇太后都要听从他们的意见,这足令渴望掌握权势的王振垂涎欲滴。所以,每当王振奉太皇太后之命去内阁问事,当他走近处于文华殿一侧规模并不显赫的内阁值房时,确是怀着一颗无限景仰的心,他向阁臣们传达太皇太后的问话时,也表现得有理有节。杨士奇、杨荣等历事数朝,看见不少太监飞扬跋扈之状,也觉得这个王振颇为谦恭有理,于是在他恭候内阁批复处理意见时,命人为他设座。而王振每每谦卑地道:“大人不必费心,老奴站惯了。”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时空穿越,位面太多现在有点忙 御兽:最终神座 风起斟鄩 我的祖传菜刀 躺平勾栏听曲,系统急了 和超算一起穿越 王者荣耀之神明纪元 魔头修仙:我有炉鼎三千 王海和他的女人 空姐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