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在这三年动乱中,带兵的将帅都显得无能,而许多文官却能激励兵民拒守,很多人为国捐躯,如建宁知府张瑛父子、泉州知府熊尚初等。于是英宗皇帝降敕责问诸将帅,都指挥邓安等归罪于前御史柳华。因为他最早奉命征讨矿乱,在乡村编里甲,反而让抗命的刁民组织起来作乱。
当时王振正想找人替罪,便下令逮捕柳华。柳华已降职为山东副使,听到敕令即服毒自杀。锦衣卫抄了他的家,男人发配戍边,女人收入浣衣局为奴。
王振借此事大开杀戒,福建巡按御史汪澄因惧敌从延平逃回省城,被兵部弹劾失机,被判处斩首弃市。
而他的前任柴文显下场更惨,福建三司奏称:“矿贼起事之初,前巡按御史隐瞒不报,酿成今患。”发交法司审讯。案件审结,带出更多的罪行,诏将柴文显磔死,抄没家产。
当时朝野的议论,都认为柳华的措施并无失当之处,如果不是地方官横征暴敛,激起民变,那些措施应该是防止动乱的有效方法。汪澄、柴文显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而武将不能杀贼,反而归咎文官,致使他们与叛众一同受刑,殊属荒唐。
而最应该为这场民变负责的人应该是福建布政使宋彰。他为了捞回买官送给王振的一万两银子,上任后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因而激起民变,是这一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为了开脱自己,假惺惺地判处宋彰死刑,然后却又遇特赦,竟以降职戍边告终。
王振在这一事件中充分地体现了他的飞扬跋扈,玩弄整个国家于股掌之中。而英宗皇帝却浑然不觉,始终相信他的王先生。此时,在司礼太监的淫威凌侵下,满朝的臣僚已是“万马齐喑”,只能默然忍受,等待更大的灾难来临。
第十章 瓦剌入侵的前奏
一 兀良哈的最后挣扎
东南民变刚熄,北国烽烟又起!
地处我国东北的兀良哈,是蒙古三大部落之一。强大的瓦剌吞并鞑靼部以后,又觊觎兀良哈之地。兀良哈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正统十二年,瓦剌首领也先之弟赛堪王领兵攻朵颜,杀死指挥乃儿不花,大肆劫掠一番。随后也先又率铁骑蹂躏朵颜、泰宁二卫,迫使其投降,福余卫头目逃得远远的,避走脑温江。兀良哈残部势力日渐衰弱,他们敌不过瓦剌,却经常流窜明朝边境,骚扰抢劫。
正统十四年夏季,兀良哈福余部的一个头目哈剌哈赤率领三百余名骑兵,沿着宣府至大同的长城沿线骚扰,他们白天远远地躲到沙漠深处,架起帐篷睡大觉,到了夜晚,便凶神恶煞般地窜至口外的德化、兴和等市镇,杀人越货、滥施抢劫。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