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这一切都是从另立新君开始的。
也先北去之后,皇太后孙氏几乎绝望了。她不知道在宣府、大同索贿未能如愿的也先,将会怎样对待她的儿子。漠北万里迢迢,不通音信。她和钱皇后只能在深宫中终日以泪洗面,肝肠寸断地担心英宗祁镇的生命安全。
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郕王祁钰以监国的身份总理朝政,但他终究没有皇帝的名分,也缺少皇帝的权威。对推行政令和战时的紧急动员十分不利。而且大臣们从私下到公开都在议论:也先挟持英宗皇帝为人质,不仅到处拿他做挡箭牌,企图诓开城门,索要金帛;而且在双方的政治、外交较量中肆意进行要挟,从而占据主动地位。如果朝廷另立新君,便会使也先手中借以进行讹诈的筹码成为“空质”,失去作用。
大臣们达成共识之后,于是交章奏请皇太后决断,在瓦剌北遁、英宗归来无望的情况下,从速选立一位新君主,以固国本。
立谁做大明朝廷的新皇帝?从皇族血统而论,最名正言顺的人选当属英宗皇帝的长子、新立的东宫太子朱见深。可是太子尚是不满三岁的孩童。当年英宗嗣位年已九岁,宣宗遗诏军国大事禀报太后而后行,另有五大辅臣辅佐。最后还为阉竖所乘,幼主临朝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况且孙太后自度不具备太皇太后经历数朝的丰富治国经验。大敌当前,立一个小皇帝只会更让瓦剌轻视。大臣们也不会同意。
另一个人选就是英宗皇帝的异母弟,身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他只比哥哥英宗小一岁,春秋正盛。但是他的母妃出身低贱,他又从小生性怯懦,似难当大任。这次朝议引发的几乎不可收拾的混乱就是明证。
郕王祁钰的生母吴氏,原来是宣宗的叔父汉王朱高煦的侍女。朱高煦因为谋叛,宣宗亲率大军包围乐安,将其擒获。汉王府的女眷统统充入后宫为奴。宣宗朱瞻基在凯旋回京的途中,偶然看见了年轻美貌的吴氏,便临时召幸了她。返回京城后,重新为六宫嫔妃所包围的宣宗没有忘记出征途中的这段艳遇。但碍于吴氏的罪人身份,不敢公开将她纳入后宫。宦官们体会圣意,将吴氏安置在靠近皇宫的一处宅院中,方便宣宗经常去临幸。后来吴氏产下一子。宣宗子嗣艰难,除了英宗祁镇便只有吴氏生的这个儿子,取名朱祁钰。母以子贵,吴氏被接到宫中,正式册封为贤妃。宣宗驾崩后,吴贤妃便伴着儿子住进了郕王府。
由于吴贤妃出身低贱,且常年居住在宫外,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母子俩都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这次英宗北狩,如果王室多有几位亲王,这监国的权位也断不会落到懦弱的郕王祁钰头上。
此时,皇太后孙氏出于自己的私心,因为英宗生死未卜,太子年龄太小。她只想先找一位王室血统的人过渡几年,待太子见深长大便可继承大位,延续英宗皇帝的血统。倘由郕王祁钰继位,若干年后他的儿子长大,难免又会演出一场“易储”的把戏,太子见深便会遭到废黜。这是孙太后绝对不愿看到的(三年后,这一幕果然上演了,足见孙太后所虑并非没有根据)。
这时,孙太后想起了十五年前,太皇太后鉴于英宗年幼,欲召襄王瞻墡继位的往事。襄王是宣宗现存世最年长的弟弟,素有贤名,现年四十余岁。若召他入京继承大位,再过十几年,太子见深刚好可以接班(这一点孙太后必然要事先与襄王达成君子协定)。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