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景帝召集朝廷重臣商议此事。于谦分析敌情,称瓦剌也先近来进攻大同、宣府屡屡受挫,即使侵扰山西亦未得逞,仅掳掠而已,未能占据一城一池。看来也先已成骑虎难下之势,故派阿剌知院出面试探求和。朝廷若遽然许之,必然促长其欲望,得寸进尺,提出过分的要求。当务之急还是要严防死守各个要隘,绝对不能松懈,使也先攻城略地的企图不能得逞。只有立足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也先明白朝廷的军力远胜于他,土木堡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大学士陈循建议说,阿剌知院前次已派使者前来,这次显然是受也先指使贡马议和。朝廷应该按照马价给予厚赏。对于议和则应提出条件,即瓦剌各部必须无条件地撤回漠北,表示议和的诚意,朝廷方予考虑。
这是一个不亢不卑的建议,于是得到大臣们的一致同意。景帝遂命陈循起草诏书,大意为:“也先诡诈反复,不可信也。朕欲从尔议和,第闻彼尚聚兵塞上,意在要挟,义不可从。即阿剌必欲和好,待瓦剌诸部落北归,议和未晚。不然,朕不惜一战!”
阿剌知院的使臣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回到漠北之后,也先仍然在和与战之间犹豫不定。他又试探着派了两千骑兵去侵扰宣府,妄图从那里打开缺口。结果遭遇朱谦、纪广等的抵抗,激战数小时,瓦剌军损失惨重大败而逃。
在这以后,也先才开始打消武力进攻的念头,认真考虑将太上皇送还明朝,以换取和平和恢复朝贡贸易,赖以取得他们急需的各项物资。
下部:夺门之变
第二十章 太上皇归来
一 朝堂里的激辩
瓦剌也先的军事行动在明朝边关将士的严防死守之下屡屡受挫,而这时他的两个同盟伙伴脱脱不花可汗与阿剌知院,频频派出使者与明朝议和,并且将他们的军队撤出关外。也先的势力变得孤单,他感到与明朝对立下去没有好处,倒不如像过去那样,每年进贡一些马匹貂皮之类,可以获得成倍的赏赐。一旦恢复朝贡贸易和边境马市,塞外急需的绸缎布匹和日用品就可以得到保证,牧民生活也能大大改善。
强悍的也先也许并不懂得化干戈为玉帛的道理。他只是权衡目前对峙双方的军力,自己并不占据优势。而且还得提防阿剌他们暗中算计自己(这并非杞人忧天,四年后也先即在内部火并中为阿剌所杀)。
现在也先手里还掌握着太上皇,可以作为与明朝谈判的筹码。明朝虽然另立了皇帝,可太上皇在人家手里总不能说咱不要了吧?于是在景泰元年六月间,也先派遣使者到达北京,明确表达了愿意与朝廷讲和,并愿意奉还太上皇。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