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襄王叩头说:“万方臣民如饥似渴地盼望国家得到治理,希望陛下能省刑罚,薄徭赋,造福于民。”
英宗拱手谢道:“叔父良言,侄儿谨受教诲!”他目送襄王的舆轿出了端门,才依依不舍地回宫。
三 义释“建庶人”
英宗在南宫经历了七年的囚禁生活,深知失去自由的痛苦。在凤阳,他有一个囚禁了五十六年的囚徒,那就是明朝第二任君主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
永乐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占南京。建文帝逊国出走,不知所终。那时朱文圭年方两岁,被幽禁于中都(凤阳),号为“建庶人”。从那时起,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建文帝的子孙和他们的亲属,一直都被囚禁在凤阳。
英宗朱祁镇虽然属于永乐帝朱棣一支,但他对建文帝的遭遇颇为同情,尤其认为“建庶人”年仅两岁就沦为罪人,囚禁数十年之久殊属不人道。
有一天,他与大学士李贤谈及此事,说:“建庶人无辜淹禁几十年,于亲亲之义,朕心实有不忍。”
李贤趁机进谏道:“陛下此念,天地鬼神有鉴,必能告慰太祖在天之灵,尧舜之心不过如此!”
英宗于是决定将囚禁了几十年的“建庶人”和他的亲属尽皆释放,让他们重获自由,融入百姓。左右近侍有人认为不可,放他们出来或会危害社稷。英宗说:“有天命的人,任他们去干什么都行。”
英宗将此事禀告孙太后,太后亦表示赞许。英宗派遣太监事先赴凤阳盖建房屋,供朱文圭等人居住。完工后,英宗召见李贤说:“诸事皆备,即可送去居住。卿为朕拟敕,令军卫有司供给柴米及一切器物用具。听其婚娶,自由出入。”
李贤于是草拟敕令,英宗派大太监牛玉前去办理这件事。这次被释放的一共有十八个人,其中有“建庶人”朱文圭,“吴庶人”朱允熥的八十多岁的庶母杨氏姐妹五六人。当地有司按月供给他们食米二十五石、柴三百斤、木炭三十斤。令其婚配自由,可与当地百姓通婚,亲戚之间允许互相往来。若需衣服、饮食之类,可出街市交易买卖。由于释放的人年纪都很大了,拨给仆役二十人、婢女十数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直到他们去世。
李贤认为释放“建庶人”是弘扬圣德的一件大事,请朝廷宣谕文武百官,布告海内周知。于是翰林学士们争相撰写文章,称颂这是一件真正的帝王美事。英宗也很高兴自己复位不久,就一举解决了这个悬了数十年牵动人心的大事。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