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户部尚书沈固是石亨的党羽,他老奸巨猾,事先感觉到石亨将会身败名裂,于是提前申请退休,以图避祸。_h*o?n`g\t\e·x?s~..c~o~m/英宗批准了沈固致仕的申请,却深感户部尚书的人选难于物色。因为户部管理钱粮财赋,极易出现贪腐现象。难得物色那种既不贪财,又能胜任繁琐复杂的财税收支的大臣。英宗为此颇感忧虑,户部尚书的人选一直没有定下来。
后来英宗向李贤咨询。李贤说:“臣以为只有召回已经退休的年富出任此职。他素以执法刚正不阿著称,任大同巡抚时连石亨叔侄都畏惧他三分。”
英宗表示同意李贤的看法。但是因为年富曾在大同抑制弹劾镇边宦官的贪腐行为,皇上左右的人都不喜欢年富。他们私下对李贤说:“李公不要再推荐年富了。”李贤默不作声。
后来,英宗终于作了决定,他召见李贤说:“户部尚书之缺,恐非年富不可。”
李贤说:“只是颇有人不喜欢他。*看¨书-屋/ `已¢发_布/罪\辛′彰^踕`”
英宗说:“正因为年富执法严厉,故不招人喜欢。户部之事关系国计民生,怎么能照顾某些人的私情?”
于是英宗决定召用年富出任户部尚书。
石亨死后,英宗常常念及在“御史案”中被无辜罢黜的耿九畴、轩等人。因为他们是他素来赏识的廉吏。当时自己屈从于石亨、曹吉祥,将他们下放和致仕完全是错误的决定。
不过皇上是不会认错的,最多不过悄悄地改正自己原来的错误。于是英宗重新任命耿九畴为南京刑部尚书,主持颇为重要的南京都察院。轩从家中召回任右都御史,总理南京的粮储,这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职位。
吏部尚书王翱年近八十岁,耳朵还有些背,上朝议事身边总要带一个书郎为他记事。英宗想为他早些找一个接班人,熟悉吏部的事务。他让王翱自己举荐。王翱遂与李贤商量,他们推荐了当时巡抚直隶的副都御史崔恭。经过考察,英宗甚为满意,认为崔恭确是合适的吏部接班人选。\第,一¢墈.书,旺¢ \耕¢新-嶵/全*于是下令调崔恭回京,出任吏部右侍郎。
崔恭在巡抚南直隶时,曾主持疏浚漕河,治理吴淞江,从昆山至上海又至嘉定的卞家渡,疏浚江河一万四千余丈。又浚曹家巷、新泾诸水,当地民众称曹家巷为“都堂浦”,纪念崔都堂的德政。
南直隶有个姓欧的御史,在提督乡学考试时徇私枉法,对考生的黜留多不公平。被罢黜的考生不服向巡抚崔恭投诉。崔恭一一亲自考试,取其中文笔优异者檄送入乡学。后来这些考生果然有中乡试的,甚至有登进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