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天顺六年,山西发生虎患。太监弓胜奉诏捕虎,来到代州下辖的崞县。弓胜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召见知县杨庆,询问该县的虎患情况。弓胜素以贪婪著称,所到之处,公开向地方官索贿。他嫌杨庆纳贿太少,便以该县虎患未除,扬言要杖责杨庆。
杨庆不服,让衙役们抬着捕到的老虎游行,县里的生员打出“苛政猛于虎”的横幅讽刺钦差。弓胜对杨庆极为痛恨,便将事情添油加醋地上报英宗,告杨庆诬蔑皇上的捕虎令是“苛政猛于虎”。
英宗看到弓胜的奏疏,大发雷霆,下令将杨庆逮捕到京师,打入诏狱。都察院也迎合皇上的旨意,称杨庆身为地方官,竟敢煽动愚民诋毁朝廷实行苛政,宜处以重罪。
当时英宗正颁诏广开言路,他不想把这事闹大,便不对杨庆公开判罪,将他长期关在诏狱中,最终瘐死狱中。
宦官是皇帝身边的奴仆,他们一旦被差遣外出执行某项任务,便俨然成了皇上派遣的钦差大臣。难免擅作威福,借机索贿纳赂,为害地方。有明一代,自从太宗永乐皇帝重用宦官以来,始终存在着朝廷文武官僚与内廷宦官的权力斗争。
景泰中,副都御史朱鉴上疏称:“宜暂罢中贵监军之制,假总兵以生杀权,使志无所挠,计有所施。曩者江南寇发,皆以诛王振为名。夫事归朝廷则治,归宦官则乱。昔高皇帝与群臣议事,必屏退左右,恐泄事机。乞杜权幸之门,凡军国大事,属任大臣,必当有济。”
景帝虽然认为朱鉴讲得有理,口头上予以“嘉纳”,但始终未撤监军的宦官。不久,山东布政使裴纶上书称:“山东既有巡抚,又设内官镇守。有司供应,以一科十,实为扰民,请下廷议,凡内地已有巡抚者,镇守中官一律召还。”
奏疏呈上,宫中宦官故意激怒景帝,责备裴纶与镇守中官争权,一直到裴纶认罪才不追究。
后来又有同知田旸、听选知县单宇、工部吏员徐镇等先后上书“请求召还监军镇守的中官”。景帝受制于身边的太监们,索性下达诏书,以“祖宗旧制,不可更改”为由,拒绝采纳罢撤监军宦官的建议。
英宗应该是吃够了宦官乱政苦头的皇帝。他宠幸司礼太监王振专擅朝政,残害忠良。土木堡一役,致使自己身陷漠北,做了也先的俘虏,几乎连性命都不保。复辟以后,英宗犹顾念王振死难于土木堡,听信太监刘恒的建议,颁旨恢复王振的生前官职,用檀香木雕刻成一个栩栩如生的王振,招魂以葬。并在智化寺建祠祭祀王振,赐予匾额,上题“旌忠”二字。而王振门下的曹吉祥又以“夺门”功受宠,权势煊赫一时。
英宗对背叛他的太监,像景泰朝得宠的王诚、张永、王勤等都被他毫不留情地凌迟处死。而对参与“夺门”有功的曹吉祥却万般信任,命他总督三大营,封其养子曹钦为昭武伯,侄子曹铉、曹铎、曹睿为都督。多次临幸他的府第,曹家门下走卒尽皆得官,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直到石亨败露之后,曹吉祥、曹钦父子狗急跳墙,胆大妄为地兴兵叛乱,才被剿灭诛杀。
不想错过《大明天子朱祁镇》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