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事实证明,魏文侯的决策是英明的。从公元前391年三晋结成军事同盟后,尽管面临两线作战,但秦、齐、楚并没有得到多大便宜。相反,秦国河西地区尽失,被魏国卡在洛水以西,关了“禁闭”,充分显示了三晋联合的强大实力。
公元前386年,也就是魏武侯继位的第一年,赵国因君嗣问题引发了一起严重内乱。
早在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传位给了弟弟,是为赵武公。公元前387年,赵武公去世,接下来传给哪一门,就出现了问题。主流派认为,初封诸侯的是赵烈侯赵籍,因此理应将爵位还给赵籍一门,于是赵籍的儿子赵章继位,是为赵敬侯。
赵敬侯刚刚继位,对赵国几十年来给魏国打工、却难得实惠的局面感到极为不满。为了争取形势逐鹿中原,插手被魏、韩两国垄断的分赃事务,赵敬侯将都城从偏远的中牟迁到了邯郸。借着赵敬侯搬家之机,赵武公的儿子赵朝开始蠢蠢欲动、犯上作乱,公然出兵抢夺君位。但是,赵朝势力弱小,难以对付主流派的反击,政变失败后逃向魏国。
赵国发生的内乱,干扰了魏国的视线。魏武侯认为,赵敬侯迁都就是想脱离魏国“单干”,必然会对魏国独揽争霸大业构成威胁。
魏武侯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这也是魏文侯对赵国采取“隔离”政策的后遗症。面对赵国的诉求,魏武侯原本可以通过失当分利来笼络赵敬侯,继续将赵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但是,缺乏战略眼光的魏武侯却认为,赵国公子挑起了内乱,加上作为新都城的邯郸城防薄弱,这正是给魏国收拾赵国、乃至实现“一统三晋”提供的绝佳契机。
于是,魏武侯调转枪口,出兵帮助赵朝东山再起,攻打赵国的新都城邯郸,武装干涉赵国内政。魏武侯的想法是:凭借魏军的实力,扶持赵朝取代赵章为赵侯,将赵国变成魏国的附庸。但是,赵氏原本就是靠做“钉子户”起家的,魏军没有取得想要的胜利,却导致魏、赵关系破裂。
三年以后的公元前383年,赵敬侯为了报一箭之仇,兴兵讨伐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弱小的卫国无法对抗,急忙向依附的魏国求救。魏武侯出兵帮助卫国抗敌,在兔台大败赵军,这也是自三晋联盟以来,魏、赵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火拼,标志着三晋的第一次军事同盟彻底瓦解。
公元前382年,对魏国仇恨未了的赵敬侯修筑了刚平,作为侵略卫国的前沿基地。魏武侯联合齐国抗击赵国,卫国仗着两大国撑腰,出兵攻打赵国,除了夺取刚平以外,还占领了赵国的大片土地,赵、魏两国的矛盾骤然升级。
次年,赵敬侯重整军力,对入侵本土的卫国军队“清扫门户”,魏武侯又派兵大举进攻赵国。面对魏国强大的军事压力,赵敬侯只能向魏国南面的楚国求救。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