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秦惠王怒了,你胆子肥啊,居然敢玩我!于是,秦军加大了对韩国的竞争态势,韩国打得苦不堪言,但楚军始终按兵不动,坐在国境线上看3D真人版战争大片。孤立无援的韩军再次遭遇惨败,壮志未酬的公孙衍只能逃走,回到魏国。
从“徐州相王”以来,魏国始终摇摆于“合纵”、“连横”之间,搞得国弱家贫、民不聊生、鸡飞狗跳。魏襄王不仅没有检讨自己的外交政策,反而把所有的罪名都扣到公孙衍的头上。公孙衍的宿敌田需伺机报复,杀死了与公孙衍有积怨的大臣张寿,并嫁祸给公孙衍。公孙衍因此获罪,为魏襄王所杀。
一代枭雄的激荡人生,就这样悲情谢幕!
从公元前327年到公元前317年,公孙衍先后策划了四次“合纵”,但都以失败告终。魏国、韩国在历次“合纵”中,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成为秦国大发淫威的对象,国力更加衰弱。反观秦国,经历10年的征伐,地盘得以扩张,国力得以增强,大发了一笔战争横财,令东面的诸侯刮目相看,特别是让曾经不可一世的三晋噤若寒蝉。
随着公孙衍退出历史舞台,“合纵”与“连横”的初次交锋理应结束了。但是,公孙衍死了,张仪还在。三晋不想打了,秦国却意犹未尽。
没人挑头搞“合纵”,张仪带着秦国跟谁玩儿?所幸历史还是没有给张仪清闲的机会,秦国把韩国打得焦头烂额后不久,“后院”的南方蛮夷出事了。
公元前316年,秦国南面的巴国与蜀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僵持不下,都派使者来到秦国,请求秦国出兵帮自己收拾对方。
两个蛮夷之间的互相倾轧,将“支持谁”的问题摆到了秦惠王的面前。在秦惠王举行的“御前会议”上,张仪与司马错形成了截然相反的意见。
张仪认为,秦国经过多年征伐,已经震慑三晋、威吓中原,连齐、楚等大国都不敢与秦国直接对抗。因此,秦国应当乘胜东进,扩大战果。在张仪看来,中原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就看秦国有没有吃它的兴趣了。
基于这个判断,张仪给秦惠王出了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方案:主动与魏国、楚国改善关系,然后出兵攻击洛邑附近,攻取新城、宜阳,控制周朝都城,“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一举定下帝王大业!
从当时的态势来看,张仪的这个想法很大胆,但可以说是被攻打三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很不切合实际,属于典型的“左倾冒险主义”。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