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燕国:邹衍、乐毅正在进行大规模变革,医治战争创伤,外交上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j_w¢x*s?.^o¢r*g^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是秦、齐争霸的直接受害者,又以秦国的威胁最大。
韩国:比魏国更惨一点。
楚国:被秦国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正在养伤。
在这种形势下,齐国能够争取到的盟友,似乎只有“老朋友”魏国和韩国了。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孟尝君此前出访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五个国家,应该就是为这次“合纵”抗秦进行外交活动的。
孟尝君具体联络了哪五个国家呢?《战国策》只提到楚国,《竹书纪年》记载了孟尝君在公元前300年与魏王相会,其他就没有再提及了。
那么,有哪些国家参与了孟尝君组织的这次攻秦战役呢?《史记·秦本纪》里最多,有齐、赵、魏、韩、宋、中山六个国家,但根据《魏世家》、《韩世家》、《田敬仲完世家》,以及《战国策》的记载,都只有齐、魏、韩三国。
由于中山国、宋国是可有可无的二等小国,实际上主要的争议点在赵国身上。·x\4/0\0?t!x·t*.?c`o,m′从各国态势的分析来看,赵国不大可能参与其中,理由有三点:——赵国是秦国的盟友,此时需要秦国的庇护,便于攻伐中山。
——孟尝君走后,秦国的丞相是赵国派去的楼缓。
——后来秦国请和,并没有涉及赵国。
如此看来,中山国应付赵国的军事威胁尚显困难,不大可能跟着起哄。宋国此时的宰相是赵国派去的仇赫,应该也是惟赵国的马首是瞻,没有参与到攻秦的行列中。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率领齐、魏、韩联军,浩浩荡荡向函谷关进发。这一次“三国攻秦”,较之20年前的“五国攻秦”有很大不同。作为盟主的齐国士气高涨,魏国、韩国也希望通过这次战斗扭转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合纵”成了真正的“合纵”,而不是被秦惠王讥笑的“连鸡”了。
三国军队气势汹汹地杀来,空前孤立的秦国仓促防御,双方胶着在一起,僵持了将近三年。·3!0-1^b+o′o+k`..c!o-m*公元前296年,三国联军终于攻到了函谷关,这让秦国感到有些棘手。
秦昭王想割地求和、息事宁人,便找来楼缓商议。身为赵国人的楼缓知道秦国官场水深,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敷衍道:“割让土地这么大的事,我可决定不了,还是让宗室贵族来商议。”于是找来了公子池。
人最悲催的,不是因为选择错了而后悔,而是怎么选择都会后悔。——公子池就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打亦悔,和亦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杀》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