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刘敬出使匈奴归来以后,向刘邦建议说:“匈奴白羊、楼烦王,最近的离长安只有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就可来到秦中。由于长期战乱,秦中残破,土地肥沃而人口稀少。希望迁徙关东大族齐诸田、楚昭、屈、景等到关中,既可对付匈奴,又对关东广大地区实行控制,是一个强本弱末的好办法。”刘邦采取了这个办法,迁徙齐诸田和楚昭、屈、景、怀诸大族和豪杰之士共有十余万口到关中。
刘邦为打击匈奴、加强北部边防,将名将周勃、樊哙等多次派出,对叛逃匈奴的汉降将韩王信、陈、卢绾进行打击,并将韩王信和陈杀死。刘邦还把自己的儿子刘恒封为代王,刘建封为燕王,以功臣宿将为辅佐,让他们在北部边防前线驻扎大军,对匈奴进行积极防御。
白登之围后实行的“和亲”政策,尽管是在汉匈力量对比对汉朝不利的情况下实行的,带有某种屈辱色彩,但由于“和亲”政策的实行,使和平一直成为汉匈关系的主流,使汉匈两个强大民族之间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发生,从而使汉朝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人民有较长时间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
4.高祖平叛
刘邦登基后,面对的是一个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局面,巩固最高统治就成为汉初的中心任务。开国之初,他平定了贯高以及陈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1)贯高谋逆
贯高是赵国的丞相,曾长期追随赵王张耳。张耳死后,贯高又以丞相之职辅佐张耳的儿子张敖。后来刘邦把自己的长女鲁元公主嫁给张敖,刘邦此举是为了让赵国也成为拥护自己的忠实力量。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七月,刘邦北伐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突围归来途经越国时,在邯郸驻留。赵王张敖执子婿之礼,非常恭敬,从早到晚亲自服侍刘邦,刘邦的态度却十分粗暴傲慢。赵相贯高、赵午已年过六旬,曾长期追随张耳,对刘邦非常不满,更不满意张敖在刘邦面前卑躬屈膝,说他失去了一国之君的尊严。他们鼓动张敖说:“天下豪杰之士纷纷四起,能者捷足先登。现在,大王对高祖恭敬,而高祖却傲慢无礼,请大王准许我们杀了他。”张敖对他们的谋划断然拒绝,咬破手指发誓说:“你们何出此言?我们被秦亡国,全靠高祖才得以复国,德泽恩及子孙。这件事希望你们不要再提了。”贯高、赵午都不听张敖的话,他们商议说:“我们的大王充满仁爱之心,不愿背德。虽然我等没有受到侮辱,但是高祖侮辱我们的大王,让我们忍无可忍,所以才想杀了他,但不能让我们的大王受此事牵连。若事情成功了,功劳归赵王;若失败了,我们来承担罪责罢了。”
不想错过《细说大汉大全集》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