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一次,文帝策问有司举荐的贤良人士。晁错胜过其他对策者一百余人,升迁为中大夫。
晁错在文帝时即多次提出应对诸侯王予以削夺,以及对法令应予更改等事,共上书三十篇。文帝虽没全部采纳,但还是很欣赏他的才华,皇太子对他更是言听计从。这引起了袁盎等大臣的反感。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景帝对他的各种建议总是很痛快地采纳。晁错更定了多种法令,深受景帝宠爱。丞相申屠嘉由嫉生恨,总想找机会参他一本,置其于死地,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有一天他终于抓住了晁错的一个过失。内史府位于太上庙内墙外边的空地附近,府门朝东,很不方便进出。晁错为开出个南门,就把围空地的墙(即太上庙的外墙)凿开一段。申屠嘉认为这一过失足以成为杀晁错的理由,准备上奏。这件事被晁错知道了,马上先对景帝解释了一番。申屠嘉上朝奏晁错擅自凿庙墙开门,请由廷尉治他的罪。景帝说:“那不是庙墙,而是庙墙外面空地里的墙,不至于因此而治罪。”申屠嘉回去后对长史愤愤地说:“我应当先斩后奏。如今先请示了,反而误了事。”申屠嘉由此发病而死。晁错以后更加显贵。
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更加积极地倡导削藩政策。他多次奏请削有罪诸侯国四边的郡县,以缩小诸侯国的地盘。其中以《削藩策》影响最大。
晁错在《削藩策》中说:“高祖刚平定天下时,因兄弟小,几个儿子尚年幼,同姓的很多人被封为诸侯王,齐国辖七十余城,楚国四十余城,吴国五十余城,这三个诸侯国几乎占去了天下一半的疆土。吴王刘濞以前因皇太子杀了他的儿子而与朝廷结怨,托病不来朝见,依法应杀,只因文帝仁慈,不忍处罚他,反赐杖给他,允许他不再朝觐。朝廷对他有如此之厚的恩德,吴王本应改过自新才是,但他反而更加骄横,在国内铸钱煮盐,招引天下的罪人阴谋作乱,现在削他的地他会反,不削也要反。削地他反得快,祸害要小些;不削地反得慢一些,祸更大。”
这一年,晁错的建议被景帝采纳,先后削了楚、赵、胶西三个诸侯国的地,下一步要削吴国的地。
为了限制诸侯国的权力,使中央政府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晁错更改的法令共有三十章,诸侯大哗。晁错的父亲听说后,从颍川赶来对他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掌管朝廷的政事,侵削诸侯的土地,疏人骨肉,诸侯多有怨言,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晁错说:“本来就应如此,不这样做,则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其父说:“刘家的天下安定了,可我晁氏却危险了,我得快快离开你。”回去后就喝药自杀了,说是不忍见祸加于身。十几天后,吴楚等七国反叛,诛杀晁错成为他们谋反的借口。
不想错过《细说大汉大全集》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