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1.石显弄权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三月,汉宣帝病危,同年十二月,驾崩于未央宫。太子即位称汉元帝,大司马史高、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奉诏辅佐幼主。
(1)萧望之蒙冤
乐陵侯史高因为外戚的缘故主管尚书事务,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全力协助。萧望之精于儒学,在当时颇有名气,他和周堪都曾当过元帝的老师,元帝对此二人非常信任,多次设宴款待二人,谈论历代的兴衰成败,探讨治国方略。萧望之推荐出身皇族、通晓儒家经典、品行端正的刘向出任给事中一职,与侍中金敞同在元帝身侧,纠正元帝的过失。四人齐心协力,共同引导规劝元帝推行轻徭薄赋,全力纠正政治上的失误。元帝对此很是赞赏,所以接受了。史高只是徒具高位,跟萧望之不和。
仆射石显、中书令弘恭,从宣帝时,就长期握有中枢机要,对法律制度十分熟悉。元帝即位后多病,考虑到石显长期担任要职,又是宦官,没有什么嫡亲势力,在朝中没有结党营私,精明果敢,足以信任,于是委以重任。朝廷事无大小,全通过石显转奏,皇帝只是进行最后的裁定。石显的地位超越文武百官,群臣都对他很恭敬。石显为人圆滑,通晓事理,十分明白皇帝的心思。他狡诈凶残,常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人,任何一点小小的矛盾,都会被他滥用法令进行报复。他跟车骑将军史高狼狈为奸,常常以旧制度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不采纳萧望之等人的建议。
萧望之等人对许氏家族和史氏家族的放纵深恶痛绝,又痛恨石显、弘恭的专权,于是向元帝上书:“中书是颁布诏令的地方,位居朝廷中枢,统管机要,那里的工作得靠光明正大的人去做。元帝由于常在后宫寻欢作乐,所以才启用宦官,这并非古代的制度。应解除宦官的中书职务,这样才不违背古代君主远离受过刑罚之人的制度。”这项建议加深了萧望之同史高、石显、弘恭的矛盾。而元帝亲政不久,谨慎谦让,不想轻易改变祖先的制度。所以这件事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把刘向从朝中调出,担任外朝宗正官。
萧望之、周堪屡次向元帝推荐著名儒士和杰出人才,使之担任谏官。会稽郡人郑朋私下想投靠萧望之,于是上书元帝,告发车骑将军史高派门客营私舞弊,以及许、史两大家族子弟的种种恶行。元帝让周堪看了这份奏章,周堪上书说:“诏令郑朋在金马门等待召见。”郑朋于是上一份签呈递交萧望之,说:“现在将军为国家出谋划策,是像管仲、晏婴便止步不前?还是忙得废寝忘食,要创下像周公、召公那样的功绩才罢休呢?如果像管仲、晏婴而止步不前,那么我将返回故里延陵看守祖先的陵墓,直到老死。假如将军兴复周公、召公留下的事业,博采众言,那么我甘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萧望之于是接见郑朋,真诚相待。后来发觉他是投机取巧的奸邪之徒,便不再与他交往。郑朋是楚地士人,于是恼羞成怒,就改投史、许家族。对他过去所做的事辩解说:“我是受周堪、刘向指使才那么做的,我远在函谷关以东,如何得知朝廷里的事?”侍中许章上书请元帝亲自召见郑朋。郑朋在见过元帝,走出皇宫时,宣称:“我向圣上指证萧望之犯有一项大罪,五项小过。”侍诏华龙,品行十分恶劣,也想参加周堪等人组成的派系,周堪等不肯容纳他。于是华龙也与郑朋等同流合污。
不想错过《细说大汉大全集》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