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看书APP
全网书籍最多,永久免费无广告!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张国刚。唐代官制。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黄惠贤,陈锋主编。中国俸禄制度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第二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想跟元稹、白居易做同事吗?为您指点一条升官之路——唐后期文官仕途 在上一节了解到唐朝公务员的收入以后,您是不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想去当官拿工资了呢?这次我们就来体验一把唐朝的公务员考试和干部提拔过程吧!
身为白居易粉丝的您,如果能准确地穿越到他那个时代去当官,就能现场观摩他和元稹、刘禹锡、李商隐等人的友情互动。自己闲来无事写首歪诗,喝点儿小酒,聊聊八卦,怀古缅今一番,说不定也会有一首诗作被选入后世的语文课本,然后您就成为名垂青史的唐朝著名诗人了。
如果说,在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当官的主要途径还是拼爹拼机遇,那么到了唐朝后半段,科举制已经基本成熟,从中考、高考到公务员考试以及官员任命都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所以,您要想当官,请努力读书去考科举吧!
当然,投胎时选择的家庭还是很重要。技术高超投进了顶级皇亲国戚家的,我先不论了。在唐朝想当官,至少也得是地主出身,而且最好是住在中原关中附近。唐朝的笔墨纸砚都很贵,印刷术普及之前,书籍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贫下中农家的孩子想读书上学基本是没啥指望的。
您投胎到了一个中低级官员或者地主家庭,正常情况下,在十岁左右开始发蒙读书。至于是请家庭教师来家里教课,还是出去跟其他孩子一起上学,要看家里的经济条件,后者更常见。
一个聪明的小孩,上个七八年学,大致可以准备参加科考了。让您松一口气的是,唐朝不考八股文,您不会变成范进那样的书呆子。如果您打算考比较容易的明经科目,“四书”“五经”还是要念要背的,这是主要考试内容。
不过呢,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唐朝学生,您应该是瞄准更高级的考试科目进士。那样您就要在写诗和作文上下功夫了。
每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上千名学子,其中能考中明经的有一百人,能中进士的只有三十人左右,所以不是一般的难考。您的偶像白居易,据说十六岁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然后他在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跟同时考中的十七个人一起在雁塔题名,非常得意地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您知道白少年这一年多大岁数吗?
不想错过《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更新?安装新天禧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